又到一年年底了,各部门各项工作都将面对大大小小的检查,在当前国家吹响“扶贫攻击”号角下,各个单位认定了自己的“责任田”,层层领导签订了“扶贫责任状”,扶贫、脱贫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在国家扶贫大政、地方措施有效实施下,部分地方扶贫成果喜人,不但真正给百姓输了血,给群众救了急,还“授以渔”,让百姓能自我“造血”。然而,部分地方,由于各种原因,还处在扶不起来贫或越扶越贫的困境中,导致出现“八人一头驴,一人一只羊”等各式各样的尴尬扶贫。
责任,意味一份担当,一份动力,一种对完成某项工作强制工求。为确保顺利“啃下”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与扶贫责任有关的政策、文件等,确立了驻村的“第一书记”,一些部门也将自己的“责任田”细化到单位内部职工,一名干部扶一户,以坚定的决心打赢扶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细化责任,把难题分解,操作性强,提高全体干部战斗的积极性,但扶贫任务细化到个人,“落到人头”就可以了吗。据了解,目前,一些基层部门人员呈两极分化模式,缺少中年干部,50岁的与20多岁居多,单位将扶贫责任落到他们头上,年龄大的工作经历,生活阅历丰富,懂得农村生产与养殖经验,但大多由于身体健康或临近退休等原因,在扶贫工作上力不从心。而年轻干部多是从学校直接到单位,无过多的工作与农村生活经验,恐怕一些各种农作物播种季节都不知道,更别谈如何帮助村民脱贫了。存在责任就肯定有考核,一些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出所谓贫困户脱贫的人均收入金额,根据责任干部一核算,加上村民自有的几只鸡,一只羊,低保收入.......政府扶贫补助,有的贫困户不用怎么“费力”就脱贫了,有的孤寡老人除了政府的低保与一身疾病什么也没有,要将其“扶起”着实困难。这就使的分到这样的贫困户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干着急了,一边是生活困苦的贫困户,一边又是扶贫考核,不得不让年轻干部上火。
每次扶贫会议倒是及时召开与参加,但除了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与要求、强调扶贫责任外,对于培训责任干部如何扶贫的相关内容则少之又少。
单位领导在落实责任时,应综合考虑,量体裁衣,能者任重任,对年轻干部加强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于简单将责任落到人头,不考虑责任人能力的做法,无论是对干部个人还是对贫困户来说都“很着急”。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