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祥萍是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瓦房村村民。近日,在外务工的她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上半年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民政策的情况,享受政策类别、享受金额一目了然。和詹祥萍一样,渝北区22个镇街、343个村(居)的村民,都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栏、聚居点公示栏、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群、QQ群等方式,查看村(居)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民政策的情况。(新华网8月29日)
这类人员是基层执法人员,处于权力末端,职务相对不高,但是能够凭借手中“微权”持续贪污受贿,累积起巨额不法财产。这种“今天拿点钱,明天收点礼”的贪污受贿现象,被称为“蝇贪”。
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不把“蝇贪”现象彻底铲除,蝇贪就会大量传播,恶果就会迅速形成。对待“蝇贪”,绝不心慈手软,绝不迁就姑息,见一灭一,见二灭双,与“虎贪”相比,“蝇贪”的危害性“毫不逊色”。
基层腐败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现难、查证难问题。或许,正是这种的“难以下手”的困局,“收你钱财、给你关照”的潜规则不断盛行,违法人员胆子越来越大,违规形式层出不穷,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被带坏,“小苍蝇”正在慢慢成长为“大老虎”。
笔者以为,不论官职高低,不管级别大小,只要手中有权,就必须配套建成相应的监管机制。一方面是加强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村民自治”名副其实,让广大群众在征地拆迁、国家补助补贴、集体财产等领域有知情权,更有决策权,再也不能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几个村干部“关着门”就把村里的大事小事决定了,村社的每一分钱都要让老百姓知道用在哪里,是怎么用的,这样的阳关公开,无疑是防治“蝇贪”的一剂妙药。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