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乡村旅游已慢慢成为一种趋势。在城市里打拼忙碌的我们,在内心深处,潜意识里都有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的梦想,尽快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幻想。既然没有条件、没有勇气去过这种生活,那到一些古老村落去体验几天就成了一种不二的选择。
其次,谈谈转型问题。不是所有闭塞的山村,都有转型为乡村旅游景区的条件的,自然资源是很重要的一点。譬如是否有山水、古建筑、特色文化等等?天时地利人和,国家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政策,可谓天时;地利就是自然资源,有青山秀水,还是有古拙建筑,或者有其它更吸引人的文化底蕴;人和,则取决于地方政府以及是否有有眼光的乡村“掌门人”。以我所在的城市潍坊为列,有不少古村落的旅游都发展的很好,譬如:安丘雹泉村、孟家旺村;青州井塘古村、上院村;昌邑齐西村、昌乐响水崖村、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朱头镇村、寒亭区杨家埠村等等。这些村凭什么能转型成功呢?除了天时和人和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地利。
如:青州市井塘古村依山而建,依托衡王府院落,形成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又有西部山区居住特色的古建筑群,是山东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向人们展示着明代古村自卫防御功能。青石阶、每一座古墙、房子都在诉说着自己的过往,该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七十二古屋为中心,形成了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并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古井、古庙、古石台等。这三家大院都是以典型的青州西部山区四合院形式依山相连而建,坐落在一整块大石板上。门楼是青砖青瓦砌成,门楣雕龙画虎精细之至。通向院落的台阶均由石块砌成,少者七八级,最多一处有七十二级,建筑气势宏伟。井塘村以有名山玲珑山和名人郑道昭、吴仪宾、衡王等作背景,山林植被丰富茂密,被专家称为国内少有的活着和发展着的古村落。
再如,有着“百泉之乡,休闲小镇”美誉的潍坊安丘辉渠镇雹泉村,百泉辉映,群山竞秀……辉渠镇雹泉村,因村内“雹泉”而闻名,位于安丘市西南山区。春可赏花、夏可品泉、秋看梯田、冬赏雪景,宁静自然的景色使这里拥有了“百泉之乡,休闲小镇”的美誉。雹泉,泉水清凉甘冽,且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称“不老泉”或“长生泉”。明万历《安丘县志》曾以“灵泉细吐珍珠颗”将雹泉列为安丘八大景之一。2001年,人们在原来庙址上修建起“李左车纪念馆”,成为安丘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因此,山村转型为乡村旅游景区是有先天因素的,先天不足,妄谈转型毫无意义。在自然资源具备的情况下,找准定位,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再辅以各种传播渠道进行推广,自然就会引得客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问答 2016-08-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