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西安市公安局和华商报社联合组织了“平安西安·公安局长接热线”活动。6月23日,市民王老太坚持拨打了1个多小时,打了200多次终于打通了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的热线,并与之交流了十多分钟,谈了她对西安交通的建议,也得到了刘军的认可。(昆明信息港6月25日)
耗时一个多小时、拨打了200多次才接通的“局长热线”,真可谓是“热到家”了。幸好王老太如此执着、如此耐心、如此契而不舍地拨打,才得以与局长沟通,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王老太这样的市民恐怕不多,大多数人在一连拨打五六次接不通的情况下,都会心生怨气,再也没耐心拨打了;如果拨打几十次还无法接通,恐怕就会骂娘或摔电话了,甚至会怀疑这个“局长热线”是忽悠老百姓的。
由此,笔者不由得想到当下各地多种多样的“市长热线”“便民热线”“服务热线”……无论是哪一种热线,其设立开通的宗旨,无疑都是给老百姓提供咨询和投诉的渠道、方便百姓办事,它肩负着回应咨询、聆听意见、接受投诉等多项职责,而如果热线长时间占线、长时间无人接听,或是接听者没有耐心听取群众诉求,恐怕就失去了设立的初衷,久而久之还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所以,要保证热线畅通,不长时间“占线”,就要针对热线不畅的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首先,要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执政为民,其核心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它不是一句装点门面的口号,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如果各类便民服务热线都无法打通,对群众诉求不仔细听取、不耐心解答,何谈执政为民?其次,要克服形式主义影响。不能否认,有些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热线”,只是为了达到某些硬性要求,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检查,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群众是否满意懒得去考虑;三是转变为民服务作风。当前开展“两学一做”,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是题中之义,作为便民服务热线的主管部门特别是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就应该不断培养亲和的服务态度,把保持热线畅通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行动,让来电民众得到满意答复。
至于说西安市的“公安局长接热线”异常繁忙,说到底恐怕还是市民群众对公安的工作有不满之处,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否则也不会连续一个多小时“占线”。对此,各位局长们也应该进行反思,增加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而这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局长们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之于众,让群众加自己为“好友”,这样群众可以随时拨打手机反映问题,也可以通过短信、微信就某些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从而避免因“热线”过“热”而导致的“拥堵”。
总之,热线电话的设立,关键要在“通”字上下功夫。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通”的问题,不再有长时间“占线”问题,不再有“打不通”的现象,不再有“不负责任”的答复,使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群众就会感受到“热线电话”带来的“民心红利”。而这种“民心红利”,对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地址: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