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都有走亲戚串门的习惯。正月初七,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住建局工作的付中亚骑着自行车到漕河镇大厂村走“亲戚”。作为这个村的“第一书记”,正月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的9户低保户。“这9户15名相对贫困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因残、因病、因灾致贫。”付中亚告诉记者,这像块心病让他吃不香睡不安。新的一年里,他琢磨着,除了政府救助,如果能为贫困群众探讨一个长远的脱贫办法就更好了。带着种种心思,付中亚敲开了贫困户的门。
山东“第一书记”付中亚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党员干部学习效仿,节假日期间还心系百姓,想到他们的困难就十分揪心,甚至夜不能寐,于是他带着种种帮扶思绪,敲开了贫困群众的家门,为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活信息。
“第一书记”驻村任职,既是对农村群众的“智”扶,也是对农村群众的经济帮扶,这对农村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早之前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在挂职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束手束脚不敢干事,唯恐有失误,只是耗时间;有的在挂职期间上班没事干,开开会,吃吃茶,看看报,上面跑跑,下面转转,不干实事;也有的挂职干部利用挂职的“空余”时间,做生意,炒股票,赋闲之时经营与职无关的“副业”。
因此, “第一书记”是践行“三严三实”一线代言人,对“第一书记”驻村任职,要剔除把挂职历练“畸变”成提高身价的“筹码”,斩断挂职锻炼就是“镀金”的“念想”。因为多年来,挂职、升迁好似一个“真命题”“潜规则”,让干部形成“挂职”等于升迁前奏,挂职等于福利丰盈等等如是的错误思维,更造就了在“挂职”岗位理所当然地气势逼人、胡作非为;或是自命“钦差大臣”,对下级工作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又或是把自己当做“匆匆过客”,工作唯唯诺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有甚者,干脆赋闲在家,薪俸照拿,致使“挂职锻炼”名存实亡。
总之,让第一书记“挂职”与“责任”同行。众多“第一书记”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以实际行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