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干部“瞒报”岂止是诚信问题

[ 作者:莫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12 ]

2015年共抽查副处级以上干部43.92万人。其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3900多人,受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的124人,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160人。通过开展抽查核实,促进领导干部增强了规矩意识。(1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干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其实只是小事一件,但是很多官员却在这件“小事”上做起了文章,瞒报个人的财产、房产、婚史、更有甚者还瞒报自己的年龄。个人信息的瞒报不止说明干部诚信上缺失,更说明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规矩意识上的不过关。试问,一位干部连自我诚信的内心都不具备,岂能任用?岂能重用?

一年时间里在抽查的43万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的就有3900多人,比例是如此之大。不禁让想到在没被抽查的干部中又有多少“漏网之鱼”?更何况是在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中抽查,是在副处级以上抽查,比例是不是又会大大提升?一次次刷新的数据说明,瞒报干部并非少数,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都难以为干部说谎找到“借口”。

干部之所以“瞒报”,不难否认是与利益息息相关的,如果财产是清白的、房产是透明的、年龄是确凿的又何以“顶风”去违纪。对于这些“瞒报”的干部,尤其不能姑息养奸,一定要严查到底,架起违纪的高压,让干部不敢瞒、不去瞒,真正做一名“两袖清风”的“父母官”。

笔者认为除了要完善财产申报制度、档案登记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外,还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首先要唤起干部的“枕边人”,让他们多给干部提点,人难免有懈怠困乏的时候,也难免有疏忽大意的时候,这时候就要发挥“枕边人”的作用,给我们“迷糊”的干部苏醒醒沉睡的“为民心”。

干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只是为了保障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是让监管更加的透明,让普通的群众也参与到监督中来。“身正不怕影子斜”干部在申报过程中是做贼心虚还是对人民不信任,这可能只有干部自己知道。

如若做贼心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隐瞒总有一天会被查出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望我们的干部能够知错就改。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