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龙岩连城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和县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因腐败问题相继落马,涉案人员16人,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这起被龙岩市委定性为“连城前所未有,全市、全省也不多见的塌方式腐败”案。(人民日报,1月12日)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随着反腐力度的加深,腐败问题演变的多姿多彩,呈现出有权权交易的、权钱交易的、结兄拜弟的、窝串并案的等等频繁发生,可见腐败方法各式多样,问题诸多繁杂。但通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从这些现象中发现,官员的腐败的开始是从官员自我法纪意识丢失,党性修养缺失,缺乏党纪约束监管的开始。所以,为有效的防治腐败的滋生蔓延,还需统筹兼顾,内外结合,纪要让领导干部自我增强守纪律己的警觉性和自觉性,又要把纪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人心,崇尚法纪,强化监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治愈官员的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反腐永远在路上。我们在工作方法上也要有常抓长治的思想准备,作好长期斗争的打算,做好细化的要求。只有把反腐倡廉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用好每一个具细的措施,做好每一个关键的环节,找准每一个问题的突破,才能将腐败遏制在萌芽,发现于苗头,消除在预谋,才能抽丝破茧,实现全覆盖、无禁区。
“结拜式腐败”的发生,官员“塌方式”的落马,无疑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但更要紧的是官员应该清醒的认清形式,找准方向,深刻的反思自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用来搞腐败的幌子,别那糖衣蒙蔽了眼睛,只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从小事做起、从小节管起、从小利拒起、从细处改起,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