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忙”到来扫“农盲”

[ 作者:李燕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4-12 录入:王惠敏 ]

  清明节过后,笔者下乡遇到的一件事感触颇深:某乡镇面向广大农村青年招聘农业技术干部,招聘考试有一道考题是:“写出农历二十四节气”。在应试的98名青年农民中没有一名答完整的。镇党委书记一语中的:“这是目前乡村工作中‘农盲’问题的突出表现。”

  眼下广大农村即将进入春耕备播农忙季节,多渠道多形式扫除农村中存在的“农盲”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农村中存在的“农盲”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活盲”和“农科盲”两种形式。所谓“农活盲”,就是有些青年农民不懂农活,碰到稍复杂的农活就一筹莫展。时下,有一大部分青年农民宁可外出打工经商,也不愿在家务农。上一代老农向下传授农业技术找不到对象。长此以往,许多简便、实用的农业技术面临失传。所谓“农科盲”,就是有些青年农民不懂科学种田,种地仍然抱着“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旧观念,农业生产仍停留在“浇地论遍,施肥论袋,喷药论盖,播种看线”的水平上。长此以往,农村中“农活盲”、“农科盲”越来越多,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农活盲”、“农科盲”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青年没机会学农活。一般来说,多数家长都有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宁可自己多吃苦,也不愿让孩子染指农活,腾出时间让子女学别的东西,以图日后跳出“农门”。二是青年农民自己不学农活。他们嫌弃种地效益低,纷纷离家外出打工或离开土地经商办企业,将责任田推给老人耕种,眼下,在广大农村“遍地老弱下夕烟”的场景随处可见。青年农民远离农活,久而久之沦为“农活盲”。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关键。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特别是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已成为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春季农忙这一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结对帮教、开办夜校、地头课堂等形式,注重抓好扫除“农活盲”、“农科盲”的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农活盲”、“农科盲”减少了,“农业能手”增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