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中央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重要部分,这一政策在成都落地实践,具化成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成都日报,10月7日)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推动产业振兴,就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结构更合理、效益更好、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需要实施“农业+”行动,实现产业兴旺,努力让农业发展“绿”起来、农村要素“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坚持党对“农业+”的组织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将“三农”工作定位为“优先发展”,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好“农业+” 产业振兴的正确方向,严格落实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加强实施“农业+”行动。实施“农业+工业”行动,突出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文创”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实施“农业+康养”行动,推动形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为一体,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康养产业业态;实施“农业+会展”行动,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提升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的对外影响力。成都大力实施“农业+”行动政策,培育了农村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提升“农业+”行动的干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农业+”行动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干劲和闯劲,满怀激情,就能激发潜在的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和冲动,产生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还要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农业+”行动中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更要敢于面对矛盾,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做到一个时期一个重点,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将困难和矛盾一个一个的化解。面对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要坚持把小事做细,把烦事做全,把急事做精,为群众展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新作风。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