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决不能让第一书记成“光杆司令”

[ 作者:王晓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07 录入:吴玲香 ]

第一书记忙里忙外、大事小事都得操心,能帮上忙的人却很少。这并不是个别现象。部分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变成“光杆司令”。在一些地方,出现第一书记任期到后无人愿意接任,还有的村子在第一书记离开后重现混乱的局面。“光杆司令”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必将影响第一书记群体“军心”,影响扶贫工作的长期成效。(9月5日 半月谈)

向贫困地区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通过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有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军心定,战必胜”,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第一书记是身处战斗一线的指挥官,要确保这场战斗取得圆满的胜利,不仅要指挥得力,更要能将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各方均衡发力,找准发展角度,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然而,在这场战斗的过程中,有部分地方大事小事都是“第一书记”,全部事情都要操心,手下无人成了“光杆司令”,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开展,不难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扶贫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也有基层干部当“甩手掌柜”消极对待,更有个别村干部能力差、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种种原因导致第一书记不得不单打独斗,劳心劳力,无奈心寒,“光杆司令”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 “军心”不稳,严重影响工作取得成效。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要彻底解决好“光杆司令”问题,首先要增强帮扶干部的力量,从干部队伍中优中选优,确定帮扶干部队伍,及时清理“混日子”的帮扶干部,进行动态调整。其次要强化帮扶队伍的管理,制定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帮扶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同心同向,尽心尽力。对“甩手掌柜”严加惩处,用制度倒逼他们行动起来,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来。同时,还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既要提升思想认识,还要加强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迎接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项挑战。最后严格监督执纪,对 “搞拆台、煽阴风、点鬼火” 的基层村干部,不仅要加强教育,还要予以纪律惩戒,对“出工不出力”的帮扶干部,要加强问责。倒逼他们投身战斗。

“第一”是一种模范、一根标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第一书记”承载着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担子很重,责任很大。要想不变成“光杆司令”,不仅要坚定信心,面对帮扶村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弘扬“实干”的精神。更要注意工作方法,既要做到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领头干、挑大梁、作表率,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还要学会做好群众工作,搞好干群关系,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的同时,团结和带领乡村干部共同推动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稳住心才能沉下身”,第一书记是基层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各级党组织要在选拔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关爱机制上下功夫,及时帮助第一书记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除驻村第一书记后顾之忧。决不让第一书记成为“光杆司令”,要让他们都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牛司令”。

(作者单位:合江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