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强化“第一书记”的实干担当意识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29 录入:吴玲香 ]

2017年8月,一部以“第一书记”为题材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火了起来。剧中“马向阳”这一角色,正是青岛扶贫“第一书记”们的真实缩影,用一颗颗赤诚的心巧妙化解重重矛盾,诠释“不忘初心”;以实干带着乡亲们致富奔康,照亮脱贫之路。(摘自《“第一书记”让“脱贫路”越走越敞亮》)

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战中,“第一书记”是富民奔康的“领头羊”、脱贫攻坚的“急先锋”,强化“第一书记”的实干担当意识,扶贫才能持续有力推动,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才能稳步实现,脱贫奔康的美好蓝图才能如期绘就。

强化“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第一书记”官阶不高,但却是“一村之长”,就像一根针,牵引着各种资源“千条线”直接导入农村,向贫困村、贫困户“定点投放”,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当好“第一书记”不仅要有紧迫的历史使命感,还要有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成就感,要主动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尽心尽力干好手头事,兢兢业业当好带头人,做到责任第一、理念第一、能力第一、作风第一、业绩第一。

强化“第一书记”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明确自己“下派驻村干什么”“驻村工作抓什么”,树立责任意识,精心思谋工作。因此,第一书记要主动推动脱贫攻坚的任务,找准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和路径,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加快发展、区域开发有机结合,出思路、谋实事,蹄疾步稳地将扶贫开发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确如此,要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就需要“第一书记”树立实干担当的责任意识。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第一书记要始终把干部责任担当扛在肩上、把人民利益记在心里、把群众福祉作为为政根本,为困难群众扶贫想事、做事、谋事,扛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