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 作者:金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4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是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是对过去“十二五”规划的总结,是向光明的前方迈出坚实而自信的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富起来了,但发展却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点在山区农村尤为突出,于是乡村振兴战略孕育而生。

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给广袤的山区农村带来的一份强心剂,它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提供强大的后盾力量。

现阶段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怎样“镶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作战图”上,才能发展农村?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越来越多的“空壳村”要做出改变,积极适应乡村振兴带来的产业发展潜力。山区农村偏远,交通落后,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家中所剩的都为老人、小孩或是身患疾病的,乡村振兴要求吸引广大青年投身农村热土,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甚至带领企业到农村立足。这样的大形式下,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要制定相应措施留住在村有为青年,同时争取外来有志青年,党组织带领发展规范,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必须整治山区农村“脏乱差”的形象,为乡村振兴提供外在支持。农村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虽然短期集中整治能出效果,但关键还是在于要潜移默化地在习惯上影响居民群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不得不去做,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周边环境卫生,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集中整治的“大动干戈”。人居环境卫生提升了,自然就是宜居发展的宝地,乡村振兴战略就能施展拳脚,带动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村德治水平。

发展离不开“好心脏”,基层组织、文化底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臂膀。那些发展得生机勃勃的山区特色农村,就是因为它的乡村文化底蕴厚、它的基层组织后劲足。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正确的领导,那将是件可怕的事。在组强村基层组织班子的同时,努力发掘农村文化底蕴,要做的,就是向群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村民小组级的宣传与监督员,在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征集家族历史特色文物,推广农耕文化根深蒂固,不忘历史,也要大步向前。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相信以后的山区农村,将是另一番美好的天地。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河尾村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