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征地、拆迁风声,就赶紧抢盖,以期待多获拆迁补偿,这种企图钻监管空子的投机举措,在各个地方基层征迁中尤为常见。建筑的价值在于使用,而“抢盖楼层”这种价值则在于被拆。到头来,“抢盖风”盛行,既会造成拆迁工作量和补偿成本的大幅增加,也会在“便宜不占白不占”中形成负面激励效应,野蛮生长的“抢盖房”非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带来楼塌风险。但因利益驱动客观存在、查处执法周期长,它很难根治。如果说,土地征迁是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头号难题”,那遏制抢盖,则是难题中的大难题。
面对这种大难题,如果不正面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制止,则只会让这种抢盖楼层的做法愈发猖狂,让这些企图赶上征迁“这趟车”,让自己一夜暴富的人得到满足。要解决这个大难题,要做的是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同时改变以往的征迁时,“有多少土地算多少土地”的办事方法,虽然我们的工作身处西南基层地区,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思维打开了另一道门,基层干部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求其他地区成功的解决方法,并同时以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新的一套解决办法。
某种程度上,这也为重大项目征迁与百姓利益关系的调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一直以来,在重大项目征迁中,围绕补偿规则而起的纠纷丛生,“种房”“抢盖”就是其中的典型。其问题根源,仍是资源调配方式欠妥下的利益关系失衡。侧重于利益导向指针的调拨,在尊重民众权益的前提下,以兼具柔性和公平性的法子破解难题,而这也会得到基层民众广泛的认可。
多将百姓利益跟治理创新贯通起来,也能更多地对接民众的善政预期;从而更好的为基层干部提供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处理问题的对策。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赵官村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