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廖祖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治理的“成渝实践”

[ 作者:廖祖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1-15 录入:朱烨 ]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地方实践(笔谈)

编者按:乡村治理水平不但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性变量,迫切需要把握全面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与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互动关系,从乡村公共职能、乡村公共决策、乡村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审视乡村社会公共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最迫切需要的供不应求与不是最迫切需要的供大于求,有效破解基层群众对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困难和缺乏影响力的难点堵点,确保公共服务满足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公共决策实现农民最广泛的参与,公共权力满足农民最根本的愿望。为回应时代命题,本刊组织了7位学者围绕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地方实践进行了探讨,助力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要素市场化治理是指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要素配置。研究这一主题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窗口期和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城乡关系改革的瓶颈和矛盾集中于要素,关键在于城乡要素有效治理和合理流动的问题,以要素为主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紧迫性。另一方面,选择对成都和重庆的城乡融合发展和要素市场化治理的做法和经验进行研究,并总结提出“成渝实践”,主要是基于成都和重庆在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城乡统筹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12年后的2019年成都西部片区和重庆西部片区又同时被国家批准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城乡关系的重塑创造了很多鲜活经验,可以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城乡关系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借鉴。

一、城乡要素市场化治理的重要价值

首先,城乡要素市场化治理是促进居民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实现农民乡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让乡村的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都能以市场均衡价格获得回报,而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均是农民获取合理收入的坚实保障。

其次,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手段。让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资源要素以市场化进行配置,以此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空间之间配置最优化,从而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

最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时,各经济主体才能以要素回报率的高低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让来自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要素边际收益趋同、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趋同。

二、城乡要素市场化治理的“成渝实践”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比如,成都在2008年建立了全国首个综合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不仅在成都市范围内运行,还在全省其他城市也设立了分所,把产权交易的辐射效应放大到了全省。重庆也在2008年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地票交易),地票改革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之间建立了市场调剂机制,激励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

二是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制度,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成都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人才新政12条,确立了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户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蓉漂计划”,注重引入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实现农村人口城镇租房落户“零门槛”。重庆出台了《重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全市城乡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取消了与户口性质挂钩的政策标准设置,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城乡资本市场化配置。成都一个比较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农贷通金融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把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易所的方式,提高了金融供需配置的效率。重庆引导银行、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形成金融分担风险模式,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两权”反担保融资、“两权”与其他产权“混合”融资、“农房抵押+保证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

三、“成渝实践”的主要经验

一是坚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的市场化思路。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是相互联系的体系,比如在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考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如果在农村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是不愿意主动市民化,真正融入城市。成都和重庆的经验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的市场化的思路。

二是坚持“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股权金融化”的市场化策略。成渝两地都将成渝两地将盘活乡村资源要素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积极推动乡村土地集中整治、乡村居民集中居住、基础设施全面通达、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等基础性工作,盘活山林水田、土地房屋等闲置资产,使之在流动中实现价值。

三是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体作角-农民入戏”的市场化机制。成渝两地政府需要在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交易平台搭建、交易规则制定、信用担保、财政支持等方面大胆创新,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彼此合作,同时确保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分享城乡资源配置优化的红利。

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治理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把建设用地资源用活,创新灵活的产业用地方式,盘活低效低质的存量用地。二是畅通城乡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机制,包括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型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等。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要打造农村金融平台和服务产品,完善农村金融防范处置机制。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乡村发现转自:《乡村治理评论》2024年1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