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强化组织保证 画好脱贫攻坚“身形图”

[ 作者:冯雨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16 录入:吴玲香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9日至11日在贵州省台江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担当,认真履行帮扶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华社 4月11日)

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一批有干劲、有韧劲等扶贫干部去推动、去落实,更需要党组织发挥引领功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去促进、去带头示范,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党组织是“头”,配强班子促脱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强的班子,必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更有办法、更有实效,村级班子是否配优配强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的成效和时间进度。村级党组织应在抓好换届、做好村级班子运行调研上下工夫、想办法,对照标准选能人,回引群众公认度高、致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的在外成功人士进入村班子,实现“人才回乡、感情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真正选好选好“领头雁”搭班子,形成“头雁效应”。

党员队伍是“手”,抓好服务稳增收。一个地方脱贫的成效如何,产业发展是否兴旺就是一个评判标准。而一个项目落户、建设、发展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这就少不了党员队伍的“保驾护航”。村支部应组建党员服务队,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解等过程中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业主的产业在村发展“一路畅通”。

农民夜校是“心”,引导教育树新风。脱贫奔康的实效好不好,不仅只看到物质上的变化,也应看到精神面貌的转变。扶贫要与扶志结合,各党组织应重视农民夜校的作用,聘请各类专家、技师,利用农民夜校集中开展时事政治、文明新风、兴趣爱好等各类培训,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陈旧、种养殖技能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实现贫困群众物质与精神文化“双提升”,实现“真脱贫”。

健全机制是“脚”,走出“四好”常态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机制无以长远。产业发展、新风培育的路能否走得长久,这不仅考量着一个创新做法的实用性,也考量着一个机制是否健全,各村党支部应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机制,让““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真正建起来,走得更远、更宽。

(作者地址:自贡市沿滩区黄市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