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旗村,习近平对乡亲们说,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中国有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始终要靠自己解决,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都会有几亿农村人口,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2月13日 新华网)
近些年,农村普遍揭示出来的短板,从诸多侧面反映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三农”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客观事实也表明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主要表现为我国乡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有句话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强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因此,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