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村留住人 振兴方可期

[ 作者:蓝菁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14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实施意见,其后各省也相继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包含的内容丰富,措施百千。

可见,乡村能否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号文件中表示,到2050年,我们要达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笔者看来,要完成这样家艰巨的任务,首先是留住人。

咱们先说现状。现在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人太少,只有过年的时候,乡村才有点人气儿。原本户籍人口能达到一万三四,而实际,在家的不到七千人,不足一半。而在家的这些人力,多数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力量远远不足。这样的局面,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前段时间笔者的一个朋友,老家是农村的,突然请了几天假,回来一问才知道,是家里老人过世了。他说,可怜老人一辈子,生儿育女,辛勤劳作,养了五六个,可是到养老送终的时候,仅有一个儿子在身边。他说,这还算是好的,在他们村里,还有老人都去世一周了,才被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儿女,而是儿女们都去外边打工了,一年也就那么几个电话。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现象并不在少数,经济上没有短缺,也不是子女们不孝顺,他们而是城市的环境他们根本无法适应,就愿意在家带着,人熟,空气好。老人辛苦一辈子,却晚景凄凉。说到底这种社会现象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远大于乡村,吸引了大部分的人转向城市所带来的弊端,也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引起的。

乡村留不住人,对大城市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交通堵塞,房价上涨以及城中村的出现等等。人们总在抱怨,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人情冷漠,但选择回乡的仍然是少数。城市有限的土地,仅能容纳那么多人,而是蜂拥而至的农村人,在城市和城里人发生不断发生碰撞,不仅是思想上的碰撞,也带来不少社会事件。家里的老母亲并不能让他们回心转意,返乡创业,毕竟农村机会太少了,能提供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太多。

好在咱们党和国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不断的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土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乃至乡村振兴战略等等。都在花大力气,把人从城市流回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蔬果养殖,或者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村人就近就业。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要走,而且首要前提就是要留住人,不论他是不是人才,能不能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力量,至少他能够照顾自己的家人,让社会更加和谐。

终有一天我们要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壁垒,让大家心甘情愿守护家乡,振兴当地经济,让资金和人才在农村和城市合理分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国家兴旺,家庭幸福。

(作者地址:四川三台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