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群众争当贫困户的现象。这种不正常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动因:
1、我家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又有病,没有劳动力,挣不了钱,看病没有钱,上学没有钱,当了贫困户以后,就有人来帮助我了;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属正常范畴。没有劳动力,挣不到钱,生活困难的,理应受到帮扶。
2、我家的人读书少,没文化,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好,怕卖不出去,不知道怎么才能挣到钱,当了贫困户,就有人来帮扶我了;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亦属正当,能力不足,挣不了钱,希望得到帮扶,有一定的合理性。
3、我们村,有的与我家差不多的,当了贫困户后,政府又给钱又给物,三天两头还有人来问,我家就没人来,他能当,我也要当;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属于工作层面的原因,主要是贫困户的识别判断标准欠明晰造成的,应当在明晰标准、减少弹性上做文章。
4、我们村的贫困户是抓阄、抽签、投票搞出来的,我运气不好,没有抓、抽到,但有的是因为亲戚多才当上贫困户的,我不服。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亦属于工作层面的原因,主要是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识别造成的,应当严令禁止此类错误做法,严格按标准、程序开展识别工作。
5、我们村的贫困户,政府不仅给钱给物,还帮助修房、修水,水、电、广播电视样样都有,我家都没有这些,我也要当贫困户;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更属于工作层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帮扶造成的,脱贫攻坚应当限定在对标补缺补短上,而不应该垒大户,导致新的不公。
6、我们村有的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政府花这么大的力气帮这些人,不是养懒汉吗?干脆大家都去当贫困户算了。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还属于工作层面的原因,主要是因工作的出发点出现偏差造成的,有的单纯为了完成脱贫目标任务,不讲方式、方法,一味地包揽,缺少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逼”的时间和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养懒汉。
7、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修哪条路,搞什么,都是干部在说了算,都往村干部家偏,与干部有关系,才能得到帮扶,我有意见;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属于私心杂念作崇的原因,修公路变成修“私”路,偏亲厚友,也有群众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属于应当加强监督、严肃查处的范畴。
8、以前,在我们村,是轮流坐庄挂名要钱要项目后再平分的。过去以我家名义要的钱,他们都分了,现在,我也要分给他们的钱。
动因分析:此种情形,亦属于私心杂念作崇的原因,有农村大锅饭思想作祟的因素,也有长期形成的社会恶习的因素,亦属于应当严肃查处的范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群众之所以争当贫困户,群众觉悟低不是主因,工作层面、社会层面的原因还居多。因此,工作中,不应当一味地埋怨群众觉悟低,而应当多从工作层面、社会层面找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之。
(作者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市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