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上级调研”背后的基层反感

[ 作者:丁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603 更新时间:2018-01-23 录入:吴玲香 ]

前不久,某地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在三天内完成与所结对帮扶困难户的见面、定位、合影,并把照片及相关资料上传。于是乎,一拨拨的干部往基层跑,村委会干部全体出动、加班加点,刚送走一批,又迎来一批,极力配合着完成任务,一天接待了十多批上级领导,弄得苦不堪言,少数村干部牢骚满腹、甚至心生反感。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属于非常态性典型表现。年底前,让干部到结对帮扶的困难户家中,走一走、见个面、合个影,完成资料上传,运用信息、数据手段,掌握总体情况,便于精准帮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除时间安排较紧之外,应该是好事,没毛病。但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与上述情况不完全类似,但让基层心生反感的所谓“上级调研”还真不少。综观这些调研,既有“临时性”的,也有“经常性”的;既有“检查式”的,也有“走访式”的;既有“考核类”的,也有“课题类”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条条线线的各级领导,一窝峰往基层跑,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自然就不堪重负。倘如遇有“大领导”调研,事先的准备就不是一般的烦琐,打前站的先要走一走线路、看一看点位、排一排时间,唯恐出什么差错,给“大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让地方主官的脸面挂不住。即便是一般的领导调研,基层干部仍然少不了要准备参观点位、准备汇报材料、准备饭菜招待……常常弄得基层干部身不由己变身“三陪”:陪同、陪会、陪吃,跑前跑后、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无论是机关部门的,还是党群团体的,来的都是客,来的都是神,哪路人马都不敢得罪,都不能怠慢,尤其是遇上“考核达标”“评比创建”,更是马虎不得,除“三陪”外,计划报表、台账资料、整改措施等,哪一样都不能少。

倡导鼓励各级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其本身并没有错。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出台务实有效之策,解群众所困、解基层之难。只是这种调研,必须轻车简从、直奔主题、目的明确,以不扰民、不添乱、不妨碍村干部正常工作为前提。倘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在电视上露露脸,因而到基层装装样、作作秀,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其结果只能是让基层干部既“劳了神”“耗了时”,又“生了怨”“寒了心”。试想,基层干部如果一天到晚,忙于接待“上级调研”,又哪有精力、哪有时间真正为群众做些实事?!

“八项规定”出台后,客观而言,反“四风”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綮。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上级调研”该好好理一理、刹一刹、治一治了!

(作者简介:丁东,男,1967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江苏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张家港市委主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