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7.7万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中,已有97.1%的村和96.5%的社区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提升(人民网 09月12日)
从2014年开始中央组织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万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中,已有97.1%的村和96.5%的社区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提升。长达三年的整顿,效果明显。
基层党组织是“绣花”功夫的主要执行者。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管好用好“一线”干部。基层党组织队伍带好了,一个地方的局面就会为之一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失去的不仅是工作的主动权,还影响群众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信任感。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当前主要表现在遇到问题不敢担责,党组织活动不经常开展,党组织领导班子配备不齐,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不公正,裙带关系表现突出等。
“软涣”党组织是否变“强硬”应成一种长效的考核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基层党组织也需要“能上能下”。兜底摸排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捂不盖,不讲人情找出“病源”。为“软涣”党组织注入“新活力”。“换”,把身居其位不谋其政调整下来。结合上级派、本村选、外面引等不同方式,为经济落后基层党组织换“致富官”;为产业落后基层党组织换“引领官”;为村霸宗族势力强势的地方换“黑面官”。“化”,针对基层党组织内部的矛盾、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经费,裙带关系等问题,建章立制抓规范。
基层党组织的转化提升需要用数据说话。“纸质”转化提升没有任何效果。三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转化提升的标准值得反复思考。注重群众直观感受,避免调查问卷式的“好不好”问答。衡量班子“文化”底子,学历与能力并重。综合考量班子化解矛盾能力。评估组织运转经费是否有保障。测评集体经济改善程度。
此外,“软涣”党组织整顿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标号”党组织得到了有效提升,未标号的党组织目前的“战斗力”如何,也应该纳入监管当中。让“软涣”党组织变“强硬”成为一项考核制度,就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委(党组) 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督查,形成层级压力,真管敢管长管。把三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做法推广,我们就一定能看到更多的基层党组织“枝繁叶茂”。
(作者地址:绵阳市游仙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