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派刘前进驻村帮扶,考虑到他有十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两年的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派没有错。”8月28日,汝阳县委办公室负责人高兴地说。(河南日报8月31日)
笔者认为,无论是驻村,还是第一,都突出了干部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说到底,就是要接地气。第一书记都是组织选派的优秀机关干部,是下村,还是回村?一字之差,隔之千里。回村的第一书记,与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回村的第一书记,百家门用情进,百家苦用心装,百家难用劲帮,着农装、下农田、懂农谚,这是入得了老百姓法眼的真心实意。是以,笔者认为“第一书记”要落地,不妨试试“回农村”。
一方面,驻村书记就要接地气,就要乐于为群众跑腿。一是乐于跑家入户,多和群众交流谈心拉家常,说知心话,拉近干群距离,贴近干群感情,掌握群众对科技的需求,做群众的知心人。
另一方面,要乐于跑社会资源。第一书记不但要能“蹲得住”,还要能“跑得来”。寻求单位和社会支持,是第一书记非常重要的职责。根据农村面临困难和群众需求,多联系帮扶单位,多寻求社会资源帮助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多渠道争取项目,形成推进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合力。
如果第一书记都像刘前进这样,在基层这个大舞台,立足实际,从村民需要出发,用心用情用力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无疑能赢得当地群众的衷心爱戴,“第一书记”也才算落地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