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句名言“贫贱不能移”,意思是即使自身贫困,但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国家对脱贫补助力度和方式不断增强,这样,有人认为“国家的不拿白不拿”,不愿脱、不想脱、隐瞒收入,争着建档立卡当贫困户,没有被列为贫困户的一些人到处上访告状,以穷为荣,而且有的地方甚至越来越普遍与严重,出现不少农民争当贫困户这样一现象,把过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丢掉了不少,值得广大扶贫干部深思。
目前,我国的贫困标准主要以收入来衡量,如果农民被列为贫困户,则每年可以从政府多获得收入。谁的收入低谁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导致部分农民哭穷喊穷,渴望上级部门更多的补助。扶贫在某些地区已经变味,越扶越贫,越扶越扶不起来,甚至有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把争当贫困户、低保户当成一种荣耀,这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的发展,制约脱贫攻坚战略的全面胜利,还使农村难以产生发展动力与活力,不利于脱贫致富。必须加大对“等、靠、要”的治理力度,不让懒惰思想严重滋生。
在农村开展“扶志工程”。等、靠、要思想是我国农村最大的贫困,应开展“扶志”工程,加大宣传教育,解决部分农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从“要我富”彻底转变成“我要富”。我国一些基层已出现不少好做法,比如通过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推荐本村“致富之星”“脱贫之星”“帮扶之星”,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设计好制度,以破解等靠要思想。个别贫困户存在不思进取、缺乏自我发展动力,仅通过教育宣讲效果不明显,单靠思想教育等软性措施难以收到实效。只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激励性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志向。
有效开阔干部群众的思维视野,打消“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通过组织一些较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能吃苦的贫困群众到先进典型地区(如安顺塘约村)进行参观学习,使他们率先摆脱旧思想束缚,脱贫致富,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扶贫不能大包大揽,应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刀切地“谁穷奖谁”。只有实现“有付出才有收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荥经县泗坪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