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会开进村,面对面解难题”这是日前在永康市龙山镇呈现出的新开法。据了解,今年6月,永康市全面推行“党委会开进村”制度 ,在制度的推动下,一个个涉及各村眼下和长远发展的难题被镇领导班子一一认领。永康市创新党委会模式,拉近干群关系,服务基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7月8日 中国青年网)
党政班子成员开党委会,目的在于摆出问题,讨论问题,集思广益便于解决问题。相关文件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关乎全局发展之事必须提上党委会共同研究。乡镇党委会虽集体商议,但范围却如此狭小。党委会应当怎样开?怎样让党委会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笔者认为干部开放思想、制度给予保障、干部真抓实干,方可打造更接地气的党委会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摇篮”。开放思想,走基层,才能解决真问题,办实事。党委会“保密”原则不应成为百姓问题的“空中楼阁”;不应是领导班子“束之高阁”的“夜谈”。关起门来研究发展,犹如青蛙“坐井观天”,问题显得狭隘又没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干部开放思想,广聚问题,广纳谏言,走进最需要发展而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党委会才最意义和成效。
制度是行为的“鞭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行为,鞭策干部落实。“党委会开进村”制度让创新行为落实到位。永康市全面推行“党委会开进村”制度,讲究在软弱后进村、经济薄弱村、工作滞后村、遗留难题村必须开的原则,让党委会进村成为常态化工作,领导干部分解问题,纷纷认领发展任务,让老百姓喜笑颜开。制度鞭策、规范行为,进村的党委会变得有声有色,接地气,顺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实干是干部的“砝码”。明朝末年顾炎武先生总结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党委会下基层,有助于拉近干群关系,倾听百姓之声,收集群众之策。为领导者,不应忘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做接地气的领导,开接地气的党委会,面对面解决群众之难,实实在在谋发展,惠民生。实干是干部的“砝码”,创新会议形式,调好干群关系的天平秤,让和谐永驻。
党委会新开法,透露着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素养和执政理念。开最接地气的党委会,从领导干部开放思想说开去,从制度鞭策说开去,从领导实干说开去,让党委会的创新开法,惠及更多的百姓,迎来更多的笑颜。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