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岢岚县人大派驻到赵家洼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勉励他们深入农户、扶贫助困。习近平强调,近年来我们向基层派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还建立了村官制度。这都是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举措,也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从他们当中发现好同志、好干部,并着力加以培养。(央视新闻)
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建立选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等制度,一大批优秀干部参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给机关干部成长锻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各级党组织精准识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培养、识别和选拔干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也是把人看准、把干部选准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用好用活乡语口碑这一“试金石”,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知屋漏者在宇下”。识别干部,既要坚持标准,又要讲求方法。干部德行表现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首先要走近群众,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用群众语言,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让群众愿意对干部的现实表现说真话,为识别干部帮真忙。要把评价干部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让群众给干部“画像”、“打分”。要善听“弦外之音”,从群众的言谈细节中捕捉信息,通过望闻问切、识别甄别,力求信息全面、画像精准。要通过了解干部平时有无消极言论,看干部政治定力;了解干部有无对领导服服帖帖,对群众趾高气扬的“两面人”现象,看干部的宗旨意识、品质情怀;通过了解干部是否不事张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看干部是否勤勉务实;通过实地察看工作实绩,了解干部的政绩观是否科学正确;通过大事难事的临场表现,看干部担当精神和履职能力;通过了解干部日常生活细节、处事原则,看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真正对干部了然于胸、知人善任,有效防止“急拿现用”现象,让乡语口碑成为用人时的“金杯银杯”。
(作者单位:大悟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