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就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的金融服务问题到重庆、广西等地进行了调研。这些地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以地方金融为主体建立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体系。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缺少金融资源!银行对社会经济的服务应有明确分工,大银行应把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作为重点,不要给他们贴服务“三农”和“小微”标签。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则必须是市(县)镇,小企业、小项目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主体。要严格限制小微银行追逐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及大额贷款的盲目求大行为。
二是政策开路,行政发力,多方联动。扶贫政策已经很多,行政推动也非常巨大,但金融如何积极与财政、扶贫、妇联、团委、工会等部门合作,为农民工、贫困户及大学生、农村妇女、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发放创业贷款,开展金融服务十分重要。广西田东农商银行2012年以来,主动与各部门和机构合作,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84亿元,其中发放财政贴息小额贷款1327万元,把金融资源用到了关键点上。
三是以小额农户贷款为推手,全面开展精准扶贫。田东农商银行通过不断推广农户信用卡、公司+基地+农户等贷款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种养殖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的培育,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和涉农企业的发展。至201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2.2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82亿元,是2009年的3.26倍;农户贷款余额8.80亿元,是2009年的1.59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7亿元,是2009年的5.53倍。连续七年实现涉农贷款“一个不低于”和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同时,还通过社团贷款引进资金28.51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县域支农支小微服务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
四是整村推进,不留贫困死角。他们组织人员深入村屯采集农户信息,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屯)、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全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对评为“信用户、信用村(屯)、信用乡(镇)”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优厚、利率优惠的政策,营造了“家家争当信用户、人人争当诚信人,全民劳动创业、按时还本付息”的良好氛围。田东农商行已协助创建了7个信用镇、139个信用村,其中贫困信用村53个,信用村占比达到86%,贫困信用村实现全覆盖;同时,利用县政府与人民银行共同开发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录入农户信息73327户,占全县农户97%。田东县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信用县。
五是从便民、利民、惠民出发,着力将金融服务向村屯一级延伸,切实加大金融惠民产品在行政村的布设力度,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对所有农民的全覆盖。至2015年末,田东县乡镇及行政村自助设备布设数量占全县金融机构的92%,实现所有乡村自助设备全覆盖及行政村金融服务产品“村村通”,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存取款和查询、结算等服务。田东县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田东农商行被中国人民银行授予2009至2012年全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农村商业银行应主动担当精准扶贫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农村商业银行植根“三农”生与斯,长于斯,与农村同呼吸共命运,应充分发挥其机构、网点、人员覆盖到各乡镇的优势,以扶贫小额贷款为载体,通过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贫困户扶持实行名单制管理、抓大户树典型、打造金融扶贫示范带和挂点扶贫工作机制等多种措施,全力支持贫困农户、贫困村和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