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西峡县重阳镇20个行政村的80名村、组干部党员作了一个创业致富情况调查。这80名村组干部党员都脱贫致富,走上富裕道路。在这80户中年收入3万以下的占不足10%;年收入5万元以上占60%;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20%;年收入20万以上占10%。香菇种植收入约占40%,猕猴桃支柱产业收入占20%,林木、花草、药材支柱产业收入20%,其它从事商业、加工、打工就业收入占20%。
一、重阳目前脱贫致富经
政府引导是关键。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老百姓让种植香菇,一靠项目引导,二靠行政手段和命令,三靠村组干部和党员先带头种、带头教、带头学。四靠政府扶持。到现在,产、供、销,个个是行家,家家有能人,从点种到销售,个个都是技术员,家家都是销售专家。开始手拿BB机,找个电话算问里,后来手拿大哥大,指挥遍天下,现在是手拿一部机,吃、喝、玩、乐靠自己。再说重阳猕猴桃支柱产业的发展变化由过去的农民和社会企业不愿意种植、政府带头种植,发展到引导农民扶持农户种植,再把土地大面积流转给企业或种植大户示范种植,到现在的农民和企业争抢种植。重阳猕猴桃现种植面积11.5万亩,其中野生猕猴桃面积10万亩,人工种植猕猴桃面积1.5万亩。2015年秋人工园亩产达2500公斤左右,产量达3.7万吨,产值约2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奎岭村是全县种植猕猴桃金桃品种的专业村,全村2008年种植猕猴桃1000多亩,2015年秋果农最多卖金桃收入15.8万元,最少只有两户,收入6000元,原因是管理不到位。现在重阳的果农把种植猕猴桃当作脱贫“摇钱树”、“幸福果”、“金娃娃”。
招商引资项目引领百姓脱贫,走向富裕。重阳镇牢固树立“工业主导发展,项目带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工业强镇、工业兴镇”战略统揽全镇经济工作,全力以赴抓招商、千方百计上项目,走上了一条工业经济“破茧成蝶”、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的发展路子。2015年新上各类项目35个,新增“四上”企业10家,新星级企业4家,全镇企业总数达102家,地方财力突破700万元。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家庭较贫困的800余名妇女家门口就业,当钟点工,每小时6至8元,让这些贫困家庭很快走出困境,富了一家人。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是支柱产业有待扩大发展,笔者所调查的80名村组党员干部,有很大比例靠种植香菇发家,如果因上级政策变化,立即不让种植香菇,恐怕还有一少部分人还不能脱贫,所以发展支柱产业,就象重阳奎岭村发展猕猴桃一样,全村人都能一下子脱贫。二是政府引领和引导是关键,百姓信息缺乏,种什么,发展什么不懂;所以靠政府引路,如下街村的张保贵治山种树,西营村王经国发展茶叶项目,很快走上脱贫路。再如果莲逸境荒山种莲藕,产、供、销、食品加工一条龙带动周边闲散劳力都有活干,都有饭吃,都有处挣钱。三是子女上学就医开支大,在这80名村组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共性子女上学、就医负担大,但在这些党员干部家庭中基本都有挣钱门路和固定收入,不然他们都还脱不了贫。这些问题依靠国家政策调济,还靠社会团体互帮互助。就象双龙镇后湖村郭氏家族70多口人,几十年如一日,你帮我,我帮你,二十余户早就脱贫走上富裕路。四是礼尚往来人情开支大,红白喜事、搬家、生小孩、小孩生日都要送礼,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
一靠出台政策法规治理;二要行政干预;三是每个行政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四是要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关系你我他,自觉抵制靠大家。
作者单位:重阳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