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简宜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破除过时思想

[ 作者:简宜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实习编辑 ]

2015年12月,中央财政部发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原有浙江、宁夏2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新增贵州、河南、云南等11个省份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各地迅速启动,掀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热潮。然而,有一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并不看好,唱衰集体经济,认为过去搞过人民公社、办过集体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而且还给村集体带来了沉重负担,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时过境迁,现在是发展个私经济的天下。“历史教训要铭记”,但也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破除“过时”思想,扬起自信的风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去。

首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增加村支两委的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除和公共财政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事实说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村干部说的话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不高,群众对干部没有信心,党组织说话就没有人听,党员做事就没有人跟,党的组织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从另一个层面看,如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政治力、服务力和发展力,也直接影响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是构成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村支两委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扶贫持续发力、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活力,又为农民群众增加股份分红、投资收益、劳务收入和一般性收入拓宽渠道、提供支持,促进扶贫持续发力,最终村强民富。全国有名的富裕村华西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为什么他们那么富裕?就是因为他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非常好,集体经济积累实力比较雄厚,为群众创造条件提高了群众的财政性收入。华西村的实践就是我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精准扶贫的很好样板。

三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服务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目标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步伐就快,农村面貌变化就大,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就多,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就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好,没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地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产品比较短缺,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健全。一般来讲,家庭经济的发展只能解决个人致富的问题,还难以解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种社会性服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眼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较好地弥补公共财政不足,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其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政策支撑。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以来,就“三农”问题连续发出了13个“一号文件”。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财农发〔2015〕197号),各地省委、省政,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导性文件,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比如,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铜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指导方案》,铜仁市德江县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组,对全县40个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选择的产业资源、经营模式、组织人力、发展预期目标等进行评估论证,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细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出台《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印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展股份合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试行办法和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管理与使用办法、对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管理、股份合作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和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化运行。同时,该县出台了财税、金融、扶贫、保险四项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含金量都非常高,既有可操作性,又有针对性,为支持、鼓励、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再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经验借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验就是一笔重大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江苏省苏州市以城乡一体化改革统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三农”与“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互动并进,把富民村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成功探索出“创新经济组织型、中介组织服务型、乡村观光旅游型、依城三产服务型、创业就业拓展型、土地整理集约型”等十种实现形式。贵州省六盘水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农民为主体、小康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出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德江县桶井乡玉竹村,按照“支部+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农民以“三金”入股、按股分成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畜牧养殖、经果林种植和蔬菜产业,如今经果林长势良好,预计明年开始挂果,能长期受益。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就将江苏省华西村、北京市榆树庄村等52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作为典型案例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当然,并非“外来和尚才会念经”,每个地方也有一定经验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多思考,多研究,找出符合村情的发展路子。

第四,村级集体经济是在遵循发展规律条件下开展的。一是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清理、登记和管理,建立“三资”台账。其中,资产清理,就是弄清帐面的固定资产数量、类型、价值,做好帐外固定资产调查登记和资产评估工作,核定规范各类承包、租赁、出让行为;资源清理,就是注重对村集体未承包给农户的耕地、林地、滩涂、水面和其它未承包的土地等资源全面清理;资金清理,就是清理村集体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状况,弄清楚有多少资金可以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科学制定展规划。立足各村自身资源禀赋、人才状况和区位特点,找准发展项目,找准发展模式,找对发展目标,结合脱贫攻坚,因村制宜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三是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注重持续发展,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经营,尊重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搞短期行为,不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村点火、组组冒烟”的老路,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回头路,而是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路。四是规范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经济合同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涉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上项目、新办实体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是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村级集体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增加村支两委话语权、增强村级服务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扶贫持续发力、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途径,现在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是有政策支撑、经验借鉴的,是在遵循发展规律条件下开展的,并非是走过去的“老路”,所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是大势所趋,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因此,要彻底破除集体经济“过时”思想,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激情,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重任扛在肩上,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作者单位:德江县委组织部党建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