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宋洪远: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之间矛盾吗

[ 作者:宋洪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7 录入:王惠敏 ]

《乡村学习录》之《两会讲堂》现在开讲。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课代表张程。有请主讲人宋洪远老师!

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拿出很大的篇幅,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过去我们部署推进城镇化,后来我们又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之间矛盾吗?

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协调推进

宋洪远:这是一个很好的、很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并不是说我们要用这个战略代替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两个战略关注的重点角度也不一样。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恰恰需要统筹协调,推进这两个战略,就是要把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因为农村很多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城市的,比方说,农产品的市场,就是来自城市人的需求;再比方说工业化的成果,它能为我们农业的技术装备提供支撑。所以你看,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它应该是一个协调推进的关系。

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时间表——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取得决定性的进展;2050年全面实现“强富美”,您觉得如期实现这些目标难度大不大?

第一阶段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

宋洪远:这个时间点的划分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安排来划分的。2020年是全面小康,2035年是基本现代化,2050年是全面现代化。我觉得到2020年可以很快看得见,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发展,也不是全面发展。这几年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特别是这个从2005年到2017年,我们通过12年的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补了短板、强了弱项。可以说到2020年,我们只要能够把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打赢打胜,我个人觉得实现这个第一阶段的目标要求是有把握的。

问: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阶段里还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制度框架、政策体系要基本形成,包括我们在谈到乡村振兴的时候,总提到要破除过去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些在您看来会不会成为未来深化农村改革的难点?

重在落实“三个激活”

宋洪远:这次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就提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句话就是就要解决回答你刚才说的问题。比方说我们从农村来看,土地制度要改革,经营制度要改革,产权制度要改革,还有支持保护制度要改革。我们从城市来看,就是要畅通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下乡的渠道。这样,我们通过产权制度的完善和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来解决城乡的要素开通,城乡的互联互通这个问题,也就是促进融合发展。我们特别要强调三个激活,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现这个目标有没有更加明确的标尺?比如到底什么样叫“兴旺”,什么程度叫“有效”?

三产融合才是“产业兴旺”

宋洪远:过去我们提“生产发展”,现在提“产业兴旺”。“生产发展”呢,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本身问题,甚至主要关注的是种养业问题。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种养业,还要关注流通业、储运业、加工业。因为我们的消费也在升级,这样就是要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各业都发展起来了,三产融合发展起来了,这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这四个字,中间可以打个顿号,是生态和宜居。生态就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地干净,而宜居就是说你有了好的生态环境,适宜人类居住、适宜人类生活,所以宜居宜业的环境,恰恰是吸引城市人的一个优势。所以我想这个生态宜居,实际上一拆开大家都很明白了,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态环境。

问:乡村振兴战略既管当下又管长远,既管局部又管宏观,所以能不能请您帮我们来展望一下,到了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真正成为“强富美”的时候,农民、农业、农村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三个“全面”

宋洪远:要说远景,其实它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就是这个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就是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是一个要点。另一个要点就是我们要通过这三个全面,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那么这个变化最后的结果什么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三句话,“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所以你把这三句话、三个表述放在一块,就知道2050年是个什么景象了。

课代表张程:

我们看到,有了顶层设计,有了制度保障,有了政策扶持,今后广袤农村将会变得如诗如画,也许要不了二三十年,我们拥有的生活将完全是另一片天地。感谢宋洪远老师的讲解。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三农中国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