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柳:我国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 作者:杨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3 录入:王惠敏 ]

我国乡村旅游虽起步晚,但发展快,而国家也始终将大力“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近年来乡村旅游确实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腾飞、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显著贡献。但是纵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模式单一、创意不足、乡土文化挖掘不够、发展缺乏创新等问题日渐凸显。鉴于此,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使二者均能优化创新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阐述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与新颖的特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有必要对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寻找我国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契合点。

(一)乡村旅游概念、特征

关于“乡村旅游”,学术界的叫法颇多,如农业旅游、农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等,而学者和专家们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概念内涵也日渐丰富,从最初的田园风景发展为后来的参与农事活动,再到后来的农舍院落、乡村习俗、乡土特色文化、地域景观等等。鉴于此,乡村旅游的概念可界定为如下:以不同乡村作为活动地点,巧借乡村特色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各类乡土文化(诸如农耕文化、民间舞蹈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丰富多彩的特色乡村资源,为旅客提供观光、旅游、健身、度假等各类旅类游服务的一种经营活动。

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乡村旅游的旅游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第二,乡村旅游内容广泛,丰富多彩。第三,乡村旅游的地域差异性十分明显。第四,参与体验性十足,能给予游客酣畅淋漓的旅游体验。第五,乡土文化性是其本质特征。第六,乡村旅游季节性强,各个季节有不同的旅游风景。第七,生态性特征较为明显。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是名副其实的自然景观。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产业类型,其一经兴起,便迅速“走红”,并持续得到政府、社会以及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同样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界的提法也较多,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但主要提法以第三种为主。总之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强调创意和新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征:创新性、渗透性、高附加值、低能耗性等。当然,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关于创意产业有了新的看法,但其更多地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公众的认可与接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之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仅可以促进旅游升级转型,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增强乡村旅游活力,还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升级转型。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是我国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基本保障。于是,我国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很大程度上加速农村旅游的升级转型,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和谐、长远发展。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无非是通过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结构、发展形态等的优化升级来实现,而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确实发生转变,即逐渐由粗放到集约型,由简单规模扩张逐渐发展为更加注重文化、更加关注效益提升。另外,产业融合之后,乡村旅游也逐渐附着了创新性、渗透性、高附加值、强辐射性的特征,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而在此背景下,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模式等的升级转型便容易很多。

(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增强乡村旅游活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断的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作支撑,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创意文化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唯有如此,我国的乡村旅游业才能尽可能满足当代人文化旅游需求,又能保证后代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简言之,便是融合了创新元素的人的现代创意,将文化创意渗透于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丰富农村旅游发展形式,更能充分挖掘农村旅游特色、深邃而广阔的文化价值内涵,拓展农村旅游开发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趣味、优质的乡村旅游服务。当然,这无疑增强了乡村旅游活力,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持续增加。乡村旅游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头活水,极大解决了其原创力不足、产品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腾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而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创意”能源源不断而来呢?当然,这需要更广阔的创新空间,更具有灵感的创意环境,更具有特色的创意氛围作基础,而乡村旅游在帮助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创意空间、优化创意环境、和谐创意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诚然,在创意文化发展中介入乡村旅游,可尽可能发挥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内容多样、品味特色等优势,推动创意产品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化的创意表达,这将极大提升创意产业效益。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需要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需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旅游创意综合类创新人才,并构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园,推动多元产业融合,同时巧用先进科技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一)政府要强化重视,提供政策、资金等多方支持。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激励、支持与引导作用,不断推动二者的高质、高效融合。所以要促进创意旅游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可或缺。具体来说,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强化宣传,提高乡村旅游参与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认识。积极鼓励乡村旅游企业或者协会引入创意产业到乡村旅游项目中上,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多元新颖化。第二,加大资金、政策投入,推动创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乡村旅游与创意文化产业融合提供财政上资金支持,并多途径帮助乡村旅游拓展融资渠道。其次,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发展扫除障碍,营造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环境。

(二)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的旅游创意综合类创新人才。从根本上来说,要想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与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高素质、高能力、现代化旅游创意综合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因此,要强化人才培养,以人才资源保障创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当然,要成为这类人才,一方面要熟悉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保护,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懂得旅游策划、旅游管理与旅游营销等等知识,而人才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统合发展的程度与效果。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强化与旅游类高等院校、相关文化科研机构的合作,要借助旅游院校、文化科研机构等实现高端、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储备和引进,以充实现有的创意农村旅游业人才队伍。

(三)构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园,推动多元产业融合。构筑乡村文化产业园是加快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具有可操作性。旅游乡村文化产业园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它要以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以及多元的文化遗产作为支撑,并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旅游、健身、观光等多元旅游服务。具体来说,主要通过挖掘乡村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丰富文化产业园服务层次、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等途径来实现。

(四)巧用先进科技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巧用先进科技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十分必要和重要。产业间的互相渗透以及快捷融合需要高新技术作支撑,作辅助、作润滑,科技能为产业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能双向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蓬勃。就乡村旅游来说,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产业结构等均发生了改变,而此时依靠高新技术可以更彻底、更深刻地渗透文化创意元素,生产出更具有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高质量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旅游资源。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运用极大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融合,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然,在运用科学技术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爱护环境等原则,也就是说,在促进创意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更要凸显其生态价值,促进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特色乡村旅游一直是备受民众青睐的旅游形式之一,且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诚然,文化创意的融入极大提高了乡村旅游生产力,同时,也使其具有竞争力与吸引性,这无疑促使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同样的,乡村旅游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了源动力,故二者实现融合十分必要。鉴于此,要逐渐探索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统合的有效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开辟一条渗透文化创意元素的发展新路径。

作者单位: 海口经济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经济》2017年第04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