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彭国甫等:农业供给侧改革三大调整

[ 作者:周楠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2017-03-10 录入:19 ]

原题: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满足绿色消费需求 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

优、绿、新——代表、委员谈农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文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半月谈记者在调研基础上采访了数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他们认为,当前必须促进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产品结构要“优”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的刘进良在2004年开始进军规模种粮行业,一度承包3980亩水田种粮食,荣获过“全国种粮标兵”称号。不过,近3年来这位标兵将种粮规模减少了将近一半。

“我不是要做逃兵,而是还按过去的传统思路种粮,效益很不好,调结构势在必行。”现在,他承包面积为2200亩,全部种高档优质稻。刘进良说:“过去的大米价格低,每年都愁卖,现在的优质稻口感好,坐在家里等别人高价买。”

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产品总量总体充足,温饱型农产品已经实现供需平衡甚至产能过剩,中高端农产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多地农产品结构单一、质量相对不高,农产品供给处于低水平,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同时存在低端农产品“卖难”和中高端农产品“买难”。

全国人大代表、益阳市委书记瞿海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非常具有针对性。

益阳市近年来推广种植优质稻,提升了农民收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一举多得。瞿海说:“结构优化后,就可以进一步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我们近年来打造益阳蔬菜、安化黑茶、赫山大米,效果都很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认为,很多地方农产品品种多,但品牌少,王牌更少。要改变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局面,必须加快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对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特别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和重点品牌加工和销售的扶持力度,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生产方式要“绿”

6年前,姚慧峰放弃城里的高薪,回到家乡江西省宜丰县种植有机水稻,亲友纷纷劝他水稻种植利润微薄,不能冒这个险。如今,姚慧峰成为国内生态水稻种植圈的名人。“我当时认定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必将大受欢迎。”

多年在田间地头探索,他掌握了生态水稻种植技术,种出来的稻谷每斤卖到5元,而周边的普通稻谷每斤只能卖1.5元不到。他说,绿色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选择绿色,不会吃亏。

前几年,在全国养猪行情一片哀鸿时,湖南省桃江县的王志强也顶着类似的压力回乡创业,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养起“高山跑猪”。与传统养猪不同,他的猪不喂饲料,尽量避免用药,每天喂食蔬菜,将猪赶到山上吃草、拱泥巴、追逐。

“我管它叫高山跑猪,通过运动强身健体,疾病少了,肉质更好。”王志强对此津津乐道。这几年,别人家的猪销售困难,他的猪还没宰杀,就被客户订走。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导致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农业缺水问题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他表示,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但这个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长期粗放式生产,破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调整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正当其时。必须加快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拓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则表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还必须强化配套建设,为绿色生产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比如,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包括治理污染土壤,还清旧账;比如大力推进无农残技术生产、标准化生产,以及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喜爱度。

产业体系要“新”

春耕时节,洞庭湖腹地的湖南沅江市漉湖芦苇场,采摘芦笋的人们忙碌不停。早些年造纸业红火,芦苇作为优质造纸原料,成为沅江市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不过,随着造纸业近年来迅速萎缩,芦苇产业陷入低迷,地方财政和百姓收入都受到影响。

怎么办?沅江市决定从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上着手,瞄准芦苇的幼茎即芦笋,发挥其滋味鲜美、绿色、野生的优势,做大做强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沅江芦笋生产企业瞄准人们的消费新需求,利用野生芦笋的资源优势开发一系列生态食品,包括冷藏保鲜芦笋、休闲即食芦笋、芦笋饮料、芦笋面条、芦笋饼干等产品。

一位经营者这么形容:“芦苇一分钱一根,但芦笋经过深加工之后可以卖到一块钱一根。”产业链的延伸,让沅江的这个传统产业渡过了难关,如今企业赚钱,也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采摘时一个成年劳动力平均每天可获得300元左右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认为,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支撑,加上产业链延伸与产业升级不足,虽然粮食、生猪、油料等农产品的产量高,但以初加工产品为主,未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导致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做到了对症下药。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浩认为,调顺产业体系,还要培育新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田园教育、户外运动等新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生产、加工、贮运、营销一体化,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全方位保障。

(作者:半月谈记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怀化新闻网 2017-03-0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