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号文件时间特殊,背景特别,意义重大。是在两个100年战略目标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安排,明确提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三农的实务工作者,感受颇深。
一、把握问题导向,抓住农村农业现代化驱动环节,解决发展的动能问题。现在三农存在很多问题都是产业发展引发,世界范围内来看农村,包括日本高度城市化以后,乡村面临空心的问题,一点不比中国容易。法国那些传统的农业大国,现在乡村同样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现代这些产业难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城乡协同和工业协同的整个发展协调起来,这种问题在中国是同样的问题。我们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就农业产业谈农业产业,交了很多学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资本很容易成为乡村和农民的利益对立面。这个问题迫使我们思考怎么样用一种更加和谐的方法来参与。第二个阶段,我们在2014、2015年提出了一体化乡村建设理念。(当时还没有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把乡村的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文化治理在项目区域内统筹起来考虑;第三个阶段是从国土空间整治切入,以产业发展为重要特色,用乡村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观念,把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政府利益和企业利益协同起来,把乡村的生产生活统筹起来。
我们在南县做了全省第一个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因为突出产业发展,一万亩的土地整治有了精准的方向;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把生产、生活和环境协同起来;乡村的文化和治理有了载体,呈现了全面振兴的可喜局面,没有产业发展这条线,很难把复杂的体系协同起来。
二是要完善系统思维,实现统筹发展。一张蓝图治天下,用空间规划来统筹所有的规划不容易,但站在企业角度从项目角度去做规划就有了可能,这种规划要落地,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企业当然会非常认真去思考和谋划这些东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现系统的协调和统筹,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突出核心点和难点,做好重点突破。从企业从事三农工作视角来看,最大的资源和最难的就是农村土地。释放土地这一基础生产要素活力,以国土空间整治来切入,用目前能够看得见,摸得见的政策工具,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守住绿色发展的底线。在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一轮乡村发展的过程中,要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发展的底线。目前国家的政策,导向也好对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站在我们企业角度来说这种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好的利益,为什么不按照这个走呢?
五是尊重企业家的精神,按照市场规律和逻辑去推动产业发展。我们乡村的各项发展,过往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不尊重市场规律。我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么好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建好以后,一把大锁锁起来,没人运营,不知道怎么运营,建好了有什么用?但是这些事情企业能够做,引导企业和村民共同呈现价值的利益,这个事情就能做好,所以很多问题讲起来非常复杂,在我看来非常简单,你能够回到市场规律这个原始点来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政府引导非常重要,但不能越位和代替,就像乡村建设要坚持农民主体。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农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摘选,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相关阅读:
蒋俊毅: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要发挥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