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凌力群:返乡观察:偏远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以湖南岳阳某村庄为例

[ 作者:凌力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3-06 录入:易永喆 ]

——以湖南岳阳某村庄为例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村作为建设社会化主义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本文以湖南省岳阳市G村为个案,综合运用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了G村这一偏远乡村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G村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G村基本情景

G村坐落于平江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左右,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全村共23个居民小组,共有人口2062人。耕地1300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共有林地7500多亩,山上种有小部分板栗、茶油树等土特产,其中600亩林地外包给了商人,无其他特色增收产业,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党员46人,两委会成员5人,村民沿村道居住,分散复杂。

二、G村近年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G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乡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了一些产业:根据本村的自然地理环境,G村在冬春季节就开始种植油菜,据统计,2023年G村共种植油菜600多亩,生产出的菜油对外进行出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在本村致富能人的带领下,G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夏季会种植西瓜,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G村的产业相较于之前虽然有所改善,但由于种种因素总体来说发展还是较为落后。

三、G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窄,缺少特色产业,且产业抗风险能力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从调研的结果来看,G村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并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的所需所求,产业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种植业方面,该村现有耕地13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5亩,人多地少的情况十分严重。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没有特色产业。村中大多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渠道少,农产品仍以自给自足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作为商品出售以使农民增收。对比一些山西的村庄,每个村庄除了种植小麦这一主食农作物外,还会有本村特色水果,如山西省绛县的一些村庄分别都大面积地草莓、樱桃、油桃、梨、山楂等特色农产品,作为本村的特色产业。在离这些村庄不远处,开有一家水果罐头加工厂,每到丰收时节,工厂就会去收购当地村民的水果,这就能给当地农民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规模小。据调查,G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少则2头,多则十多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的支持,该村的养殖业抗风险能力低下,一旦疫情来袭,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村民面对疫情也就束手无策。如2018年和2020年该村两次爆发猪瘟,养殖户几乎全军覆没,这无疑给村民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综上,G村的产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居民能够从本村产业中所得的收入较少,增收渠道窄。

(二)农业生产条件差,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支撑

G村的耕地总体上是比较零散的,而且由于地形原因以及水利设施落后等问题,耕地的使用率并没有达到100%,据调查,村中可实际利用的耕地仅为八百多亩,耕地的利用率仅为60%。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上该村并没有普及一些农业科技产品,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该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了非常大制约和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条件较差。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薪资普遍不高,工作环境条件相比城市也比较落后,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普遍不愿意回村留任或创业,留村的人多为初中、小学学历,且劳动人员年龄结构与多为50岁左右的中年人。这些村民在思想观念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心态,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收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缺乏人才,这也对横江村的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三)村干部对本村的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安排

横江村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存在着干部班子战略目标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对本村的规划缺乏统一、科学有效的安排和部署的问题。国家的乡村工作格局已经呈现进取转变的状态,但村庄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仍然有待提高。一是乡村干部长期处于基层一线,事情较为繁琐,加上由于学历等因素的限制,村委成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办事力度不够、执行能力不强、方法不多的问题。对怎样建设有本村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找不到思路。二是村委干部的观念看法出现了偏差。对此,笔者访谈了G村的前任书记。他说:“村干部是一个很令人为难的角色,假如工作态度强硬,村民就会觉得他们办法不妥当,作风粗犷,假如工作力度软,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完不成。这常常使我很为难。为此,我也不想去干涉村里面过多的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可以看出,G村村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想法和因素参杂到这些工作中去,必定会发生一些问题。

 四、G村产业发展的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加快打造本村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和核心,党和政府部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规划,保护和利用好耕地,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本地比较有优势的农产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来使农民增收。同时,根据本村的自然地理环境,抓好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着力突破原有的分散型小农种植的局限性,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逐渐打破单一发展格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产品,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能有效提高农业农村资源和投入的使用效率,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是一个有诸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过程,需要高科技人才、企业、科研院等多方提供知识和科技创新服务,但农业科技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农民,其最终目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并为他们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素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此,在大力推广各种集约、高效、节俭型农业技术,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和推广力度,用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科技文化知识武装农民。确保科技产品的供给和推广服务于农民的需要,方便农民使用,让科学技术成果在农村顺利普及,尽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三)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创新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基层干部来落实。我国有几百万农村基层干部,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同农民直接打交道,是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农村干部素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治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应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要结合各级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庄干部的思想素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其次,要加强村庄干部对国家政策的学习和领会,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指导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其精神本质,再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来贯彻落实并开展工作。最后,要转变工作观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增强服务、促进发展上面来。

当前中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问题涉及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基础设施、人才流失、融资困难等多个方面。产业兴、百业兴。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