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开发运营暨浙江特色小镇项目观摩专题培训研讨会”上,住建部小城镇建设处干部 贾一石就《特色小镇培育政策解读》作了主题演讲。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员工参会学习,学习了特色小镇政策,经过反复的揣摩、思考、总结,在特色小镇方面受益颇丰。
贾一石着重介绍了特色小镇培育有关的两项政策文件,以及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和培育工作相关情况。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二是培育要求,三是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四是推荐要求。《通知》下发的背景,实际上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色小镇以及小城镇建设的相关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特色镇发展的要求。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来探索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贾一石说,在今年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中所指的镇都是建制镇,推荐过程中,社区、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是无法进入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的。
特色小培育镇的基本原则有三点:一是突出特色,包括从当地经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要根据小城镇本身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培育,防止一哄而上。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负责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而非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三是深化改革,着重体现在四个创新,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的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特色小镇培育的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小城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实际中,各地也涌现出一批更具特色的小镇,如“双创”、音乐、文创等领域的特色小镇。
《通知》明确了特色小镇培育的五个要求,即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服务设施、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具体而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是指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聚集度高。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贾一石列举了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和诸暨市大塘镇进行解读。
莫干山镇拥有优美的风景资源,乡村旅游名气大,全镇1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在营业和建设的精品民宿近百家,带动了现代农业和文化创意项目落地。该镇已形成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民宿经济新业态,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超百万人。莫干山镇的特色在于发展高端民宿产业,对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有较大借鉴意义。莫干山镇定位为高端运动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随着国外管理单位的进驻,洋家乐发展很快,聚集大批高端民宿管理人才,对当地农民就业带动作用明显,大量农民成为民宿管家,实现就地就业。
大塘镇是传统的袜业制造基地。过去制袜工业分散于大量小作坊,采用手工制作。大塘镇的发展实际上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业,采取互联网+手段进行销售,通过电商扩大营销渠道,节约了产能和用地,实现整体集约发展。 至今已发展成中外知名的袜业之乡、国际袜都。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具体是指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要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提倡开放融合的街坊式格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生活和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具体是指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和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志,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这类小镇的典型案例是山西的杏花村镇、江西南昌的文港镇,以及青海化隆县的群科镇。
杏花村镇有传承1500多年的白酒酿造工艺;文港镇是历史文明的毛笔制造基地,当前还有钢笔制造工业,正在打造中国笔都;群科镇传承了传统的清真饮食文化,结合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拉面的春季。
便捷完善的服务设施,具体是指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利,绿色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四川省提出一项比较突出的政策,要在省内所有小城镇实施“9+N”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即建设或完善一条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一所标准中学、一家标准卫生院、一个敬老院、一家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农贸市场、一处供水设施、一处污水处理设施、一处保障性安居工程,并结合不同小镇本身特点,再确定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等类型的配套建设。北京市房山区的长沟镇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该镇通过镇域道路、环境、景观和植被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来打造更为舒适便捷的设施服务。
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具体是指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村镇融合发展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促进内生动力。
贾一石指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也是对地方政府的要求,特色小镇培育不光是国家层面的推动,也希望各级政府有充分的体制机制活力的挖掘。江苏宜兴的丁蜀镇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宜兴市通过机构调整、权力承接、财政结算、体制改革等工作,将已承接的33项行政授权事项和467项行政权力延伸事项下放镇级,丁蜀镇实施大城管制度,通过设立城乡综合管理委员会,将城管、建设、环保、规划、国土等工作融合于一处,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
关于特色小镇培育的组织领导,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任务。国家层面由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的培育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指导检查,公布入选名单。省级相应部门负责本省的培育工作,制定本地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推荐。县级层面负责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推进组织。镇级层面是培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反过来看,镇级层面开展本镇建设发展,县级负责整合材料并上报,省级层面组织省内推荐评选,形成名单后上报国家层面,通过专家会审和认定,最终形成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
在支持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资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此外,国家还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从推荐数量、材料和程序三个方面对推荐工作提出要求。
在推荐数量方面,今年共159个指标,根据各省经济水平、人口规模、体制机制等因素,各省指标略有差别。
在推荐材料方面,需要提供小城镇基本信息表,包括基本的地理信息如面积、人口等,以及基础设施、用地水平、公共服务、文化传播、社会管理等信息。同时还需制作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ppt,需呈现近三年小城镇建设情况、工作评估、困境和问题,以及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此外还需一同上报小城镇规划情况以及各级政策支持文件。
在推荐程序方面,分为上报、复核和公布三个阶段,由省级住建、发改和财政部门组织本省推荐工作,组织专家评估和实地考核,形成专家意见和实地考核意见,择优上报。住建部负责组织专家复核和实地抽查,并最终形成名单并公布。
此外,贾一石还解读了一票否结的情况,即特色小镇不能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生态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破坏、重大社会群体事件以及重大环境污染等情况。
贾一石介绍,在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评选中,84%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5万人以下,各省推荐的小镇人口规模基本符合小城镇整体人口规模特点。从整体发展看,推荐的镇的产业类型基本均衡,除工业发展、商贸物流、农业等传统的产业外,还有双创、金融、文化、音乐、新兴类型的特色小镇。在第一批特色小镇中,数量最多的是休闲旅游特色镇。具体案例包括:
贵州遵义茅台镇,拥有知名的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是传统产业品牌名镇,为黔北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该镇充分利用茅台酒品牌发展自身影响力,发展潜力巨大。
安徽黄山宏村镇,旅游资源丰富,景观优美,拥有全国重点镇、旅游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美丽乡村、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多项荣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江苏苏州震泽镇,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和蚕丝产业,成为中国蚕丝之乡。
浙江嘉兴濮院镇,通过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制造,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
黑龙江齐齐哈尔辛十四镇,依托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形成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中高端农产品,并积极探索向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转型。
河南焦作赵堡镇,文化传承十分突出,是太极拳发源地,每年举办太极拳相关的朝圣祭祖活动。该镇充分挖掘太极文化内涵,形成养生、制药等特色产业。
四川成都德源镇,利用电子工业和大数据产业,通过高校合作共建,形成科研产业基地。
河北衡水周窝镇,小提琴制作产业发达,并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特色,被誉为小提琴小镇。
陕西宝鸡汤峪镇,位于太白山北部,风景好,环境美,打造养老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
在第一批特色小镇中,最终认定127个。贾一石说,这一批特色小镇总体水平较高,基本符合国家特色小镇认定标准,与最初确定的认定原则一致。部分特色小镇能够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落实政策精神,做到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镇容镇貌营造良好,较好地传承了历史文化传统,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走在全国小城镇特色化建设的前列。住建部将继续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政策性金融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并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指导地方制定小城镇建设发展方案,加大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风貌的建设力度,研究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指南,建立规划建设指导机制。这也是住建委未来推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美丽乡村规划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