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乡村夏令营越“土”越吃香

[ 作者:合家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5 录入:吴玲香 ]

在绿意盎然的山水之间呼吸清新空气,在麦香阵阵的田野旁边感受乡土气息……暑假即将来临,一些深居城市的家长们,已经开始计划带着他们的孩子,到农村去参与农家劳动。利用假期让孩子体验乡村生活正成为一种时尚。除了军事拓展、出国游学,私人订制款的乡村夏令营正日渐成为家长和孩子们新的选择。

浓浓乡情催生乡村游

家住绿萝路的方正有个十岁的儿子,“往年暑期都是让他参加的国外游学团,今年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带着各自的孩子回老家待上十天半个月!”他说道,小孩子平时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对大自然已经没有了上一辈人的情感,“越是成天走在水泥路上,我就越想念小时候上学时踩过的山间土路甚至泥路。”从农村里走出的他,对于乡间的气息有着特别的情感。而他看中的就是,乡村户外夏令营让孩子体验到有别于城市的乡间生活。这一点35岁的刘小姐也跟他有同样的感受,“农村的每一样东西,对孩子来讲都觉得稀奇,他可以自己去河里冰镇西瓜,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在田间捕捉蜻蜓,甚至还可以在农村的小河里学会游泳。”利用暑假,让孩子们来村子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以此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独立性以及集体责任感。

乡村夏令营行情看涨

“计划限量的20个名额,还没开始宣传就已经报了五个了”,80后纳微是长阳都镇湾人,曾就职于教育培训机构、幼儿教育杂志,现在是soho一族,在长阳的深山老家正常做着广州的白领,“土家寨子神秘森林夏令营,你从未有过的大自然原始体验”是她前几日在朋友圈推送的一篇文章,作为这次夏令营的发起人,纳微告诉记者:“目前报名的5个人中,有一个宜昌的、一个宜都的,还有3个是来自黑龙江的家长带着3个初二的孩子!”

乡村夏令营究竟有些啥内容?“以往一说起就觉得是军营拓展或者是带有学习味道的”,纳微称自己比较偏好好玩儿有趣又带点艺术气质的,坐船有母亲河清江、近距离接触老黄牛小山羊和走地鸡、上山捡枯叶生柴火烤玉米吃、去地里摘菜体验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偶遇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动植物……这些都是纳微设计的夏令营的玩法,用她的话说,“这叫私人订制!”“之前成功举办过几次夏令营,今年会更加注重细节”,纳微说,虽然举办夏令营的地方是都镇湾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但是也有wifi、沐浴房卫生间和空调。“乡村夏令营不是一味地吃苦,而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享受这样的生活!”

越土越吃香背后是乡情乡愁

乡村夏令营日益受到青睐的背后,是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拥抱原生态的强烈冲动,反映出城市人对于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三峡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戚道芳认为,夏令营越土越吃香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体验”跨界混搭的定位。现在,都市孩子距离乡村较远,要了解乡村,其实是缺乏一些载体的。而目前对于乡愁文化的渲染使得更多的人有了回归乡村的需求,乡村夏令营却正符合当代家长的心理,符合亲子家庭的需求。“以前,乡村给我的印象主要是条件比较简陋。”去年参加乡村夏令营的刘凯说,那次带儿子的乡村之行给他最大的感受是,基础设施的档次上去了,住宿不再简陋,“孩子们也有不错的去处,可以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农耕知识,在菜园里观察向日葵、小番茄、辣椒等植物的生长特点,沾染点烟火气挺好的!”

事先考察做好预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与其他夏令营不同,乡村夏令营最吸引人的,就是乡村特有的“土气”。趁着暑期,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的目的,或是回味儿时的故乡,或是让孩子体味农村的别样。“虽说办乡村夏令营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需要主办方多点责任意识”,三峡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戚道芳建议主办方在项目设置上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湖北诚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傲也提醒广大家长,选择乡村夏令营需要谨慎,需要家长在临行前多考虑当地的人文风俗、气候条件等,由于孩子自理能力参差不齐,临行前有需要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安全教育和生活技能了解,另外,在选择组织夏令营的机构时也需要提前沟通行程和注意事项,并做好相关文字约定,以此来保障孩子的安全。还要对户外夏令营的组织者进行考察,是否具有资质,是否组织过夏令营和具有应急处理和赔偿能力,这些都是家长需要考虑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合家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