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建设需传承中华文化

[ 作者:乡村合伙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0 录入:吴玲香 ]

原题:美丽乡村建设希望是新一轮中国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多年之后,我们这些费尽吃奶的力气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将再也找不到掏过鸟窝的大树,也找不到掉进去过的枯井,承载着满满乡愁的院子再也找不回来了。而在二胎政策开放后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们更悲催,他们的乡愁已经是美国式现代化乡愁了!

从文化、自然的方面上看。我国是拥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大国,这种文化最直接的承载方式就是这些村落。 城市化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利益,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城市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千千万万的城里人也在抓住任何节假日的机会往外跑,逃离城市,接触大自然。

中国人的生活里都有着自然、文化的属性,我认为乡村建设者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有社会情怀、有社会理想的人。那些仅仅为了挣钱而选择乡村建设的人,不能算最美乡村建设者。

王辉老师的《建筑师:一种知识分子的可能》——“作为职业建筑师,是否有利用职业的设计机会,作为思考社会、批判社会和介入社会切口,用恒定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项目,从而突破了形式语汇的束缚,用自由多变的设计创意应对每一个具体的设计问题,在不同的答案背后体现建筑师对全球化、城市化条件下对城市和市民问题的态度与理解,不是一种不可能的企图。

从王辉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以表述的建筑师情怀。建筑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乡村建设者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走进农村,走进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乡村的文化氛围,搞好乡村的规划,不要让那么多的工厂出现在村庄附近,也不要让农村重蹈城市化的覆辙。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更应该是对于乡愁的保护和设计,保护住农村的味道。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广大建筑师施展才华,介入社会,改变社会的一个绝佳时机。

中国城市化发展有点快,造成前几年浮躁的建设热潮,不求精品只求盖好的风气遍及大江南北。

目前来说,中国建筑师的设计,说实话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或许有部分零星的业主和建筑师。敢于尝试和突破去寻找属于中国的建筑,但数量仍旧太少。

现在房产不景气,楼堂馆所全面叫停,或许在未来,结合中国乡村和民族文化的建设也许能为中国建筑师带来机会和突破。

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行者王伟华先生,多次提出四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的理想。所谓四位一体,就是以群众为本、产业为用、生态为体、文化为魂。目前正实践的美丽乡村第一村:张家冲美丽乡村建设,正大力向前推进中,这也是知行合一最好的诠释!

这是一次机会,从一个还有些许追求的乡村建设者角度来讲,希望这不是又一轮的商业大开发,而是我们带来的新一轮的文化大开发,甚至尝试一种中国式诗意生活的回归!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村合伙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