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解决乡村教师“走教”治标更要治本

[ 作者:江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吴玲香 ]

321,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教育系统内部下发了一份《关于西林县教育系统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暗访督查情况的通报》,李红(化名)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个人违纪现象的名单中,所犯问题是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328日《中国青年报》)

乡村教师家住县城,因下午下班后回家吃饭,被暗访组认定为脱岗而受到通报,很多人表示此举不近人情。为了改进乡村教师的作风,西林县教工委和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加强在教育系统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规定不让乡村教师走教”,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前必须留在学校。

说起文件出台的依据,西林县教育局给出两份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一份是《百色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方案》,另一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坚决纠正基层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其中均提到要查处整治干部来去匆匆走读问题。

走读干部一般指家住城里,不深入群众,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的基层干部。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的议论多是批评性的,认为这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2014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

教育部门据此整治乡村教师走教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作风,让教师把心思投入到教育教学上来。但硬性规定乡村教师周一至周五必须留校,也遭到很多教师的抵触,有的教师虽然住在县城,但上有老下有小,几天不回去面临老人、小孩无人照顾窘境,即使留在学校,也难以安心教学,反倒得不偿失,因此教育部门也要防止好心办了坏事

一面是乡村教师招聘难,很多人不愿到农村去;另一方面,乡村教育发展又亟待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改进乡村教师作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教育面临的难题,靠硬性规定不让乡村教师走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留在农村,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投入,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又要注重政策向基层倾斜,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解决乡村教师走教治标更要治本。一些教师走教确实是作风问题,但要把不安心教学的走教与生活所迫的走教区分开来,既要整治不正之风,又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荆楚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