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根据农业部出台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需要减少5000万亩以上,任务十分艰巨。
“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从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贵州的玉米调改任务尤其迫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在来参加全国两会之前,到贵州省毕节、遵义等地调研,了解农业结构调整遇到的难题。
据罗玉平委员介绍,玉米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11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95亿亩,其中,“镰刀弯”区域占了四成。贵州省农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贵州有1200多万亩玉米地,典型的有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等地,是进行玉米去库存主要地区。
罗玉平委员认为,“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物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不稳定。玉米种植产量低、收益低,农民增收少、速度慢,不利于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西部地区“玉米调改”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玉米调改”任务重,少数干部有畏难情绪,一些农民配合度比较低。第二,针对“玉米调改”,全国层面尚没有出台补贴和倾斜政策。第三,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有些错位,“玉米调改”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保障。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委要求“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并提出,“大规模地调整种养结构,关键是把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如何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切实做好玉米调减、改种?罗玉平委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玉米调改”产业发展基金,定向支持龙头企业以一乡多业、一业多乡等方式实现规模种植、高效种植,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调减是手段,改种是目的。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基金重在导入龙头企业,基金投向包括规模优势特色种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旅一体优势项目等。
二是建立农户基础信息大数据系统,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季节性生产资金支持,增加农户的生产性收入。推进普惠金融进村入户,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资金、小额资金周转问题,为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完成信用评级及信用额度授信,树立信用消费意识。推广“订单贷”“诚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农户季节性生产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服务。
三是将精准脱贫与“玉米改种”相结合,打造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着力解决种难和卖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平台+农产品基地”直采方式建立帮扶合作机制。以西部地区深度贫困村为实施地区,通过金融造血方式解决农户资金难的问题,通过精准帮扶形式,改善、提升玉米种植户的种植水平、种植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达成精准脱贫。
四是推动实现扶贫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资本化,打造金融精准脱贫模式。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及后续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健全“农产品+农产品销售端+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及村集体经济增收,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记者 储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学习时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