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湖南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努力作为

---在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2013年理事会上的发言

 

曾昭才:为助推湖南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努力作为(图1)

省农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  曾昭才 

 

建国书记、各位领导和嘉宾:

    大家上午好!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2013年理事会暨第六届湖湘三农论坛筹备会在我行召开,是对湖南农行的信任和关心。受党委书记、行长许涛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湖南农行党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

3年来,湖南农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倾力指导下,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截止2012年末,各项存款达到25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51.12%;各项贷款达到11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58.03%;存、贷款增量市场份额在四大行中占比达到28.25%24.84%,分别比2010年初上升10.633.82个百分点。同时近3年来全省农行营业网点服务硬件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县域“三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品牌。在此,对在座各位领导和嘉宾一直以来对农行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近年来,湖南农行坚定“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坚持“城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际行动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一、强化战略推动,大力创造“三农”金融服务条件。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行和政府部门支持。农总行先后与省政府签署了3年不少于一千亿信贷授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5年不少于八百亿信用额度的《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服务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省农行与部分地市政府以及省农开办、省水利厅、省扶贫办等部门相继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了农行与各级政府深度合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县域行发展战略。在全省89个县支行选取20个经济强县支行和10个贫困县支行作为重点发展和重点帮扶对象,在人、财、物和信贷计划等资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充分调动县域支行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为县域支行更好的服务“三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加大信贷投放,强力做实“三农”金融服务内容。3年,湖南农行累计投放县域贷款上千亿元,目前全行县域贷款余额476亿元,涉农贷款330亿元,县域贷款净投放占全行比重接近70%,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已与全省142家省级(含)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信贷关系,覆盖率达42%,贷款金额达28亿元。二是大力支持县域中小企业。2011年至今,累计向880多家县域中小企业投放贷款340亿元。三是鼎力助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支持了新华水电、淋溪河水电等一大批水电工程建设,农田水电贷款余额达42亿元。四是着重解决农民融资需求。以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为重点,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全行县域个贷余额达144亿元,其中无抵押小额农户贷款48.4亿元。通过近年信贷投入,累计扶持了1500多家县域企业实现利税820亿元,解决了130万农民工就业问题,改善了湘西、湘南偏远地区近300万农民用电难,并通过个人贷款投放带动了40多万农民和个体经营户增收致富,社会效应明显。

三、推行普惠金融,全面拓宽“三农”金融服务领域。目前,我行共代理74个县(市区)的新农保、新农合业务,占据了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双新代理市场份额。全行累计发放新农保、新农合联名卡850多万张,惠及上千万参保、参合农民;累计发放新农保养老金19.3亿元、归集参保资金25.7亿元,累计支付新农合资金105亿元、归集资金133.2亿元,实现了政府满意、农民满意,并得到了国务院工作组的高度肯定。同时,为解决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难题,我行累计投入7亿多元资金用于农村电子渠道建设,目前已在全省28465万个行政村建设惠农金融服务点35778,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3.7%,为2000多万农民提供了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四)实施六大工程,致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为切实做好县域金融支行工作,我行全面实施了三农金融服务“六大工程”,即: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重点区域优先发展的“111工程”;为加快法人贷款投放,扶持县域产业发展的“千百工程”;为落实惠农政策,做好新农保、新农保代理工作的“双新工程”;为解决农户贷款难,帮助农民奔小康的“农户贷款优化工程”;为填补金融空白乡镇,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的“惠农通工程”;为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乡镇网点转型工程”。“六大工程”的推广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支农的发展方向,细化了金融支农的具体内容,增强了金融支农的执行保障,有力促进了湖南农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开展金融创新,着力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打造“三农”特色产品。针对县域市场和客户需求,陆续推出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小企业简式贷款等一批三农特色产品,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二是研发服务系统。开发了国内领先的新农保代理系统,实现了银行、社保和公安三方联网对接,满足了社保基金实时核对、实时监控和参保农民身份实时校验的功能要求。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率先推出了“公司+农户”、“惠农卡+电子渠道+农村公共事业”等业务发展模式,不断适应“三农”服务的新形势、新需求。四是推出特色产业联保贷款。针对邵东打火机产业、醴陵陶瓷产业、浏阳烟花产业等集群,创新推出了县域特色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有效满足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的融资需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总体思路。在中央“四化同步”和我省“四化两型”战略的统领下,城乡统筹发展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三农”和县域经济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我行将认真贯彻本次理事会议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加强政策支撑,提供金融支农保障。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是服务好“三农”金融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将继续加强对县域业务的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引导业务重心向县域倾斜;另一方面将加大县域支行人财物等资源配置,通过加快网点装修改造,加强电子机具布放和加大大学生招聘力度等措施,持续优化三农服务渠道,提升县域队伍素质。

二是增加信贷投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融资需求将有效扩张。我行将认真落实农总行与省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县域中小企业和县域民生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县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贷款增速,加速扩张县域涉农贷款投放规模。

三是推进六大工程,做实金融支农举措。“六大工程”的实施是我行深化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的重心和抓手。下阶段,我行将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优化业务流程,加大营销指导,强化进度督导,通过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实现纵深、快速和有效发展,切实做大、做强、做优金融支农服务。  

四是创新产品体系,扩大金融支农范围。当前县域金融需求日益扩张,为延伸金融服务的广度,我行将不断创新产品体系,如针对县域客户抵押物不足,大力推广产业集群联保贷款;针对县域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积极拓展贸易融资、信用证、跨境结算等国际业务,尽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让广大客户能便捷地享受农行高效、优质金融服务。

五是强化业务管理,夯实金融支农基础。在当前经济“软着陆”过程中,金融机构涉农业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强化风险管控,是服务“三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行将充分运用现代公司治理理念,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实施风险专项治理、开展风险识别评估等措施,不断提升县域业务管理水平,确保金融支农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农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关心,离不开广阔的县域蓝海市场。作为全省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主力,湖南农行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深植根于三湘大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加大“三农”金融服务投入,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全力助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省新发展而努力作为。

 

相关阅读:

第六届"湖湘三农论坛"征文公告

第六届湖湘三农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湖南卫视播报第六届湖湘三农论坛筹备会议

湖南报:于9

网: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