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傍晚时分,湖南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调研组赴湘潭县开始湘潭县县域城乡一体化调研。晚上,湘潭县谭副县长、农办庞主任、梅林桥镇书记、镇长等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会餐后,我同调研组五位组员介绍了这次调研的基本目的,将调研提纲分发下去,并分组确定调研地点:白云村组成员何冰、李元珍、刘锐,梅林桥村组成员李祖佩、余练、余彪。每天白天找两三个村民访谈,每个访谈对象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3小时左右,遇到特殊村民增加访谈时间,访谈内容涉及村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村组治理、典型突出事件;每晚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当天获得的材料,做出小结;每四天两组成员碰头进行一次大组讨论。

 

初识白云:热情火辣槟榔人

次日,我们正式进入乡村,村干部的迎接甚是热情,上午村干部给我们大致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见201112月湘潭县梅林桥镇白云村生产部分调研报告),提供全村小组组长名单和党员名单,调研组决定从小组长入手,依次找组长、党员、村里能人、一般村民进行访谈。中午我们同村干部在大坡林饭庄吃午饭,恰巧碰上一家村民在饭庄办生日宴,开了十来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村民见到陌生人,无一不认真打量一番,一般在乡村,村民之间都彼此非常熟悉,看到生面孔必然会引起他们的警觉,我们要想顺利开展访谈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消除村民对我们的警戒心理。

由于到了年底,村干部要处理村上水利基础建设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考核工作,在我们的请求下,下午村妇女主任楚某带领我们走村道熟悉路边的人家。为什么一定要求村干部带着我们?虽然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行动,但村干部在村子里有一定形象,对村里事情也较为了解,村民见到我们之后防备心也会下降,方便下次我们自己行动。从我们住的地点“小城镇”建设指挥部农户家到村中心大概有五里路,到最远的白龙组大概有十里,每天来回两次最远距离达四十里。村干部和热心村民都劝我们使用交通工具,虽然每天走比较辛苦,但这种方式可以让村民熟悉我们,认识我们,遇到路人都热情地打招呼。村子里一有新鲜事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星期之后,成效显著,邻边的几个村子都知道白云村来了个搞新农村建设的博士调研团队,我们一进村民家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端茶送水、递烟递槟榔。村民之间关系也是很好,空闲之时会相互走动串串门子,坐下来喝杯茶、吃顿饭是朋友、亲戚间表达友好往来的常规形式。

说到槟榔,这是当地最有意思的一种休闲食品,每家每户必备一些招待客人之用,外地人一般都无法理当地人为何如此钟爱。有老人给我们解释原因道清朝年间,湖南曾经爆发过一次大瘟疫,而湘潭人因为酷爱吃槟榔躲过一劫,所以他们认为吃槟榔可以强身健体、增加抵抗力,而且槟榔被称为“绿色口香糖”,是清洁口腔好帮手,当地无论男女老少都食用,有的人一天不吃就难受。槟榔消费量如此之大,顺带拉动了槟榔产业链,槟榔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白云村里很多妇女都是去县城的槟榔店、槟榔厂打工,工价在1200-3000/月不等,而做槟榔的工作具有季节性,冬忙夏淡,这也正好填补农民春忙冬闲的生产时间,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进城务工,何乐而不为?

 

细嚼白云:平和竞争建新村

       19日,我们白云小组又新增加一名新成员:华中科技大学的梁哲浩同学,由于小组内有两名湖南人,可以听懂湘潭方言,再加上我们对村庄已经有点了解,村民也渐渐熟悉我们,于是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深入研究村庄的内部结构,我是第一次下乡调研,这种深入的访谈方式之前也了解不多,因此与富有调研经验的刘同学一组,一边当翻译一边学习访谈知识。

       白云村现在是一个表面平和的村庄,新农村建设项目尚未下达,因此暂时还没有出现利益纠纷。村里有几个人对来年的新农村建设期待特别高,不仅自掏腰包修塘(同时也承包养殖),还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将组上的毛胚路修好,等待来年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这两个人的热情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是为公心还是为有利可图?据我们调查所知,其中一人楚某一直想担任村长,但由于他之前并没有为村上做太多有利益的事情,所以这几年很活跃;另一人何某则是村项目部发起人之一,村上所有的水利路硬化都是归他承包,也想竞争村干部。要想当干部,必须先有成绩,在项目下达前的黎明成了他们最好的表现机会。另外县城提倡经济能人在村里起带头作用,提拔这些人参加村委会竞选,一旦做出了成绩他们便可以理所当然地当上村干部。

       调研开展两个星期后为调研的瓶颈期,此时想突破却苦于无话可问,想想该问到的都问了,藏于某些深入的问题一时间无法清晰思考,而此时调研组也已经连续工作十来天未休息,24日下午,我们稍作休整,去了趟村民所敬仰的白云古寺。白云古寺位于白云峰,当地人都告诉我们,白云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上面的寺很灵。说的神乎其神的,实际上,对于习惯爬山的人来说,白云峰不过是一个小山包,寺庙里有四个老和尚,除了一个留守做寺院修缮之外其他的都派去其他寺院“学习”。村里有些有功底的老人家会过来准点做功课,每逢初一、十五、观音生辰寺庙会提供五元一顿的斋饭,届时很多村民会上山烧香吃斋。寺庙香火比较旺盛,下山时我们还看到有小车开上山烧香火,从山顶观整个白云村,房屋人家藏于群山丘之间,一层层田土错落有致,一片静谧景象。

       下山后我们回到大坡林饭庄,闲余之际,与刘老板闲聊道我们到村上数十天,几乎家家都知晓村上来了调研队,进门就要陪聊,一聊还就是一个半天,可能耽误了村民做工时间,对此深表歉意,不过村民对我们的熟悉也是大有好处的,别家反正都说过了,一些不好开口的事情自然而然说出来,也不会顾及到说出来会遭人嫉恨。做访谈时最惧怕被访谈者过于紧张不说实话,吱吱唔唔掩盖实情,如此一来,浪费宝贵时间。

原先我们以为,本地就业是造成村庄一派平和气氛的原因,在深入村庄后发现其实不然。地域优势塑造了村民本地就业的趋势,而真正维系村民关系的是地域性特征所形成的人情圈。在我们刚来的那天就已经见识过一场规模比较大、档次较高的寿宴,办酒时来的客人一般是组上人和村里的朋友亲戚,除了那些不知道情况或者和主人积怨甚深,决意断绝关系往来的农户不会来,其他人基本会出席酒宴,当地人有个说法“只要他办得起,我就吃得起,他敢办,我就敢送礼”。由此可见,人情是判断小组村民关系多么重要的标准。再者,如果两家发生了矛盾,闹意见,就算他们表面不往来但人情还在,相互还是会走动的,表面关系不会撕裂。一旦人情消失了,双方关系才算彻底决裂,从此不相往来。人情作为维系村民关系的重要手段,起到加强人际关系的作用。

村民间的互助是另一个加强关系的手段。每逢组上有人家办红白喜事,组内空闲的劳动力都会去帮忙,特别是办白事,基本组内每户要派一个劳动力帮忙,有时候村民宁愿不出工也会帮把手。实际上红白喜事不用这么多人帮忙,村民过来帮忙只是象征性的,一伙人聚集在一起打牌玩乐,热闹非常。办酒席时,都有个统筹管理人员,负责统一协调,安排每个来帮工的人有事可做,统筹红喜事的人叫“支客师”,白喜事的统筹人叫“都管”,一般由村民小组内重要的有权威的任务或者与主人关系好的人担任。

       调研地白云村是一个没有明显结构的扁平化社区,村组内部没有形成强烈的等级分化和深厚的村规民约,虽然没有这些看不见的东西约束,但村庄给人的整体感觉却是团结有序,农田水利道路等公共设施也相对完善,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村、组两级组织治理的植入是影响村庄是否有序运转的关键。既然村组治理如此重要,那也难怪我们先前所见到的积极份子楚某和何某迫切地想要加入村干部的行列。至于村里村组能人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事情,村内有详细真实案例说明。

 

再见白云:田野调研不舍情

       30日下午,我们决定次日回长沙。三个星期的白云村调研生活使我熟悉着村子里的一草一木,每每遇到村道上推着独轮车的老妇女都会闲聊几句,对于我个人来说,调研期间的收获是丰厚的。头几天,可能我是首次接触此类型的调研方式,对队友们的询问方法和所提问题产生疑惑。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我发现虽然我们所问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在村民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些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结构,比如通过村里一次典型群体事件分析村治、组治、强人治理,通过生产、人际、代际关系构建地区的结构框架,从而制定适合地区结构的政策制度,对上级下达的政策执行能给当地带来何种程度的效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调研时期我们也曾遇到一些小的困难,在这里一一列出为以后的调研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1、山区行走不便,不小心可能造成扭伤,调研员出门前应备上一罐云南白药、多带一双舒适的、适合远行的跑鞋;

2、对可能突发的疾病,如感冒、腹泻、上火,备一些防治药物;

3、调研所需县方面数据可以从县年鉴中获得,找统计局或者史志办,不过县级数据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口径不统一,数据真实性有待考究;

4、有能力单独访谈的成员应尽快分开,扩大信息面;

5、住农户家的队员最好备全日常生活用品,借用农家的东西虽然他们表面不会说,但背地可能会有想法,平时要多与居住农家沟通聊天;

6.队员之间也要多沟通,遇到麻烦事件相互协助,在瓶颈期互相鼓励打气也是很重要的,在于形成一个融洽、团结、活泼又严肃的调研氛围;

7.尽量熟悉当地方言,农村里的老人、男性村民(女性村民经常看电视)不太会讲普通话,有懂当地话的研究成员会使访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