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姜文来:深化农田水利改革须补短板、强弱项

[ 作者:姜文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7 录入:吴玲香 ]

近日,水利部出台了《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创新农业用水方式、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等七方面部署了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主要任务。《意见》提出,深化农田水利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点任务,是破解农田水利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矛盾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农田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短板有哪些?改革的意义是什么?《意见》提出七方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哪些方面?在水利建设改革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阻力值得关注?本报特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为读者进行解读。

农田水利建设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短板有哪些?着力进行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姜文来: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极大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短板有:一是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有些地方很久以前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在使用,由于缺乏维修经费,破损严重;二是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健全。虽然国家投资建设了不少重大水利工程,但配套工程需要地方投资。由于地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配套设施建设不起来,影响了整体工程效益;三是灌排设施不配套。有些农田水利有灌溉设施没有排水设施,导致能灌溉不能排水,出现涝灾等现象;四是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不高,需要大幅度提升;五是重建设轻管理,国家投入了不少农田水利工程,由于事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工程不能发挥效用甚至荒废。

《意见》的出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需要。党的十九大对“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田水利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其次,这是贯彻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需要,农田水利是兴农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重要抓手;第三,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农田水利加快发展新动能,促进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此次改革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从七方面部署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改革,这七个方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哪些方面?

姜文来:《意见》包含深刻认识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重大意义、创新农业用水方式、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创新基层水利服务机制等七方面内容,事关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等很多方面,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每一项改革的实施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些措施中实施困难最大的是创新农业用水方式。“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此项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实施起来困难较大。如新疆地区地多水少,如果按照以水定地原则需要退出大量的耕地,但退地涉及到各个方面,推动起来难度很大。

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此次改革的重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农业水价改革涉及到诸多方面,以农业水价改革为“牛鼻子”推进其他方面的工作,是今后农田水利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

厘清政府、市场、群众三方面职责是实施要点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此次《意见》提出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目前我国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建设的状况如何?在进入过程中有何困难?下一步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姜文来: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工程,提出了不少鼓励措施。从实践层面来看,也有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工程领域,但整体情况不是很理想。

目前出台的激励措施还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领域,这主要是由农田水利工程本身性质所决定。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业基础性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面广、收益低的特点,没有足够的利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从未来发展情况来看,要想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工程的盈利门槛问题。因此,国家应对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工程给予适当补助或者政策扶持,保障社会资本的盈利性。

中国经济时报:在水利建设改革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阻力值得关注?对此有何政策建议?

姜文来:《意见》涉及面广,全面实施影响力大,实施起来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无论如何要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放在重要位置上,维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关键。对此,我有三方面建议,首先,要深刻认识《意见》的重要意义,这并不是以前工作的进一步强调,而是有许多新的内容,需要高度重视;二是找出重点进行突破,如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点,整体推进《意见》的实施;三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厘清政府、市场、群众三方面的职责,要各自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避免政府大包大揽。(记者 王丽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03月0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