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4年来增长47.4%,今年有望突破人均1.3万元,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粮食产量连续4年总产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今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1200万亩。这些发展成就,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迈上了新台阶,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11月18日《人民日报》)
看了这组数字,让人心潮澎湃。近年来,我国的“三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从整体来看,农民收入增加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村也变得更美了,这样的成就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获得的,相当不容易。经过多年的持续不断地努力,“三农”伴随着中国前进的步伐,也进入了新时代。看着农民渐渐鼓起的腰包,农业欣欣向荣,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我从心眼里高兴。
农民富,中国才算真正富;农业强,中国才算真正强;农村美,中国才算真正的美。富、强、美是“三农”追求的目标。目前“三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短板”,这块“短板”加长了,中国才真正走入富、强、美的行列。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资源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三农”问题区域差异很大,即便在同一省份或者市县内, “三农”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整体的提升不代表每个人的提升,整体农民收入增加不意味着每个农民收入都增加这么多,精准增收、精准扶贫、精准科技、精准解决“三农”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三农”问题推进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面对成就的时候,只高兴一会儿就好,更应思考如何将 “三农”推进到一个新水平,进入新境界。
“三农”进入新时代,需要新动能才能推进“三农”整体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也提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也间接地提出了“三农”工作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农”也必须同步跟进现代化,通过“三农”现代化支撑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我们“三农”工作的新动能,是我们推动 “三农”的新引擎。 “三农”宏观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是如何将目标逐步地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我们工作方法和理论的不断创新,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我们的伟大事业。
成就是未来工作的基础,只能说明过去,美好的“三农”未来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来浇灌,在新时代新动能的推动下,“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正在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向我们走来,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资划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