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裴泽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展望

[ 作者:裴泽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0 录入:王惠敏 ]

19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暨第五届村政论坛学术交流会在都江堰举行。会上,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裴泽庆作了题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展望”的演讲。

裴泽庆从三个方面对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当中的重要作用和嘉宾们进行了分享交流。第一主心骨作用,中国共产党就是领导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这一全新战略安排下,党中央对乡村振兴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把农业农村问题讲透了,把乡村振兴战略讲实了,把体制机制和政策变革讲活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换代,产业兴旺、生态依据、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样一个顺应时代发展、合乎农民心愿的战略设计,为党中央和广大农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对于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都将产生重大政治效应和推动作用,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把农村战略和党的主心骨作用学深悟透,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第二思想引领作用。思想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任务,每一代人都有所处时代赋予的职责,都要有特定时代的精神引领时代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新思想引领乡村振兴新时代,在十九大确立的战略安排下,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时而起,不能一哄而上,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审视和实现。其次要用主要矛盾变化去加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可以看到乡村衰败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城市与乡村人为割裂,自然与人文不再相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变革方向,也为村镇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探索提供了新契机。当下情况来看,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民多方面满足程度的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弥补不平衡不充分的政治战略,是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方式。基层党组织要以新要求为指导,以新时代为契机,不断提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心真意为改变农村面貌、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履职尽责、劳心尽力。

第三组织领导作用。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着双心建设,即人民中心和党的领导核心,用人民中心论,集中表达我们党的价值观和宗旨观。用党的领导核心论,集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属性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如何发挥好这个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政治优势,关键在两头。一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一头是广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落实实施关键在基层,关键在组织,关键在学习,产业兴旺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流通畅通,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的新格局。产业新不新,关键靠人才,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的经验来看,能否产生对青年人的吸引力,特别是把年轻精英的存量和增量充分挖掘出来,将成为今后重大看点和行动切入点。生态宜居要求我们回归农村应有的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的自然本色,在根除落后生产观念和构建现代生活方式的双重互动中,真正实现绿色发展。治理有效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把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在一起,重振核心领导,长幼有序,富有生机的乡村秩序,归结起来就是有山有水有风气,见人见事讲文明,没有党组织的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不行的。进入新时代,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有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记者 王波 王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