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曾被比喻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是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贯彻政策的重要载体。所以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必须发挥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励乡镇干部的热情,避免出现乱作为和不作为。
乡镇干部出现乱作为和不作为的重要前提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乡镇干部行政裁量是在其职权范围内各种可能性中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自由选择权。对于基层工作而言,法律和规则对具体化、个别化事件的规划与约束能力更加弱化,法律条文对每个具体公民的不同情况都有法律解释,乡镇干部因时因地的落实政策是实践的要求,因此行政裁量的空间更大。而行政自由裁量可以是公正的、适当的,也可能是专横的、含糊不清的。当乡镇干部作为党员的特质决定行动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等理念就会成为行为的动机,行政裁量就会表现为公正、适当;当乡镇干部作为“经济人”特质的影响增大时,就会表现出追求个人利益,包括薪水、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任免权等,行政裁量就可能出现专横。因此,对乡镇干部的乱作为与不作为进行监督和激励势在必行。
一是改善工作条件,给乡镇干部一个正向激励的环境。从硬件环境来看,很多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远离城市,条件较差。因此乡镇工作环境建设要加强,切实改善食堂、会议室等办公条件、住宿条件,建立图书馆等休闲环境。从软件环境来看,乡镇干部工作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乡镇干部面临政绩考核指挥棒带来的压力、组织改革和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因具有放大性,越到下一层压力越大。因此乡镇政府的考评体系和考评指标要重心转移,加大当前农民关心的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指标的权重。同时加大对乡镇干部的素质培训,使他们有能力有办法来应对和处理面对的压力。
二是建立健全晋升机制,给乡镇干部一个上升的空间。乡镇干部是公务员队伍中数量庞大的群体,乡镇干部的职务等级低,而工作量却很大,晋升空间有限。当向上晋升的空间非常有限时,职位的低下就会带来工作士气的衰弱,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因此有效激励乡镇干部的热情就需要打破他们头顶上的“天花板”,深入贯彻执行职级并行制度,让乡镇干部能够看到希望。加大乡镇工作的政治资本,使乡镇工作经历可以在制度上成为政治发展的有利筹码。
三是完善监督体系,给乡镇干部一个负向激励的约束。一方面,细化权力运行内容,即将乡镇干部手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遵循合理、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执法基准。另一方面,完善权力运行程序,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过程中相对人权利保障的说明理由制度,对裁量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偏差有强力矫正作用的备案审查制度,执法人员应当对其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度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