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

[ 作者:谭孝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7 录入:王惠敏 ]

许多到过前仓镇大陈村的游客都大开眼界:村里名为“第五空间”的公厕造型独树一帜,装饰精美,古色古香,甚至还有自动售货机,“高大上”的颜值颠覆了人们对厕所固有的印象。

事实上,大陈“厕所”的变化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全市上下广泛动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街角小品、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美丽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富而不美、没有特色”的短板,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品味,展示了城市的良好形象。

厕所虽小,却是不少地方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大短板。“方便”往往不方便,这是事关民生不容忽视的关键小事。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和享誉海内外的“五金之都”,永康围绕“优雅城市、大美乡村”目标,在村村公厕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探索开展“厕所革命”,创新思路和办法,做到“以商养厕”,良性运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展示出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水平。

当然,如大陈村这样的“第五空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村,美丽乡村建设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还是要干净整洁,要协调一体。如石柱镇塘里村用旧砖头、旧木头,以“抠门”的办法建起100 多个街角小品,做到了一户一景,老村重焕生机;西溪镇棠溪村用农家土制材料把原先垃圾场、杂物堆放点改造成特色景观,消除了污染滋生源,保护村旁一江清水,经济又环保。更加简便可行的,还可以把脏乱差的边角地清理出来,种几棵树,错落有致,就是一处街角小品。这些,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鲜活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值得各地好好研究学习。

美丽乡村该如何建?其实市委、市政府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与“治危拆违”、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做到环境要干净、财力可承受、运营可持续、群众要满意,并提出极有针对性的“九忌”指导方针,即忌重局部轻整体、忌重设计轻实施、忌重形象轻实用、忌重模仿轻特色、忌重改造轻生态、忌重硬件轻软件、忌重主导轻民意、忌重建设轻管理。有鉴于此,各村应根据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集体经济状况、功能定位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规划和选择合理的建设方案,切不可照抄照搬,避免陷入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的怪圈。

 

中国乡村发现网自:浙江新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