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当前,脱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要注重提升硬实力、下足硬功夫、用好硬措施,推进脱贫攻坚见实效。
注重提升硬实力。集聚党建力量,科学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帮扶党员干部的“助推器”作用,全面带动提升贫困户增收致富“硬实力”。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狠抓落实,让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用足实功、取得实效。当前,尤其应唱响兴农业产业、促发展增收主旋律。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加强“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培育“造血”功能,努力孵化一支“不走的扶贫队”。
注重下足硬功夫。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好,发挥好党员干部“主心骨”作用。一方面,对眼前脱贫与长久致富统筹兼顾,无论短平快的种养项目,还是管长远的产业项目,都要抓紧抓好;另一方面,把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激发统筹起来,使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中立舞台、唱主角、当主体,树立信心、增加自信、勤于践行。管好用好所有扶贫资金,统筹优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处,用于关键、用出效益。
注重用好硬措施。硬任务要有硬措施,硬措施要用硬手段。督查要经常化,既督政策宣传、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又查责任落实、措施到户、工作作风。注重正、反典型的示范、警醒作用,以动真碰硬的督查倒逼工作进度、激发脱贫动力。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培育、选拔干部的主战场,使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通过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的,该召回的召回、该撤换的撤换、该问责的问责。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在干部调整中优先考虑提拔使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为帮扶党员干部在村里待得住、愿干事、圆梦想打好“预防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客家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