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5起保山市纪委通报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一村官曾利用负责农户低保业务的便利,以欺骗手段截留他人低保卡,并冒领他人低保资金。(中新网,5月4日)
从通报来看,5起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均涉及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层一线干部,虽然涉案资金数目相对较小,但种类名录繁多,造成的不良影响大。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涌向贫困户,部分村社干部采取套取、骗取、私分、截留、挪用等方式让扶贫资金堵在了通往贫困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扶贫资金与贫困户之间的“拦路虎”。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利用了老百姓对村社干部的信任,为心怀叵测之人提供了“契机”;二是普通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对扶贫政策资金不了解,即使村社干部存在违纪问题也不容易被发觉;三是部分基层一线干部理想信念丢失,党性观念淡漠,以权谋取私利。
基层一线干部作为扶贫政策资金最终的落实者,上级有关部门必须抓好这一关键环节,才能保障各项扶贫政策资金落地见效,不让扶贫成效打半点折扣。一是要做到扶贫政策资金信息公开透明,为每户贫困户制作政策性资金补助明白卡,列出各项资金补助明细,村级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进行公示公开,第一书记、对口帮扶联系人及时向贫困户做好政策宣传,让贫困户不仅知道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更要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实惠;二是抓好党建促脱贫,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和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借助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之机,各级督察组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不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各项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从严处理,严格问责,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廉洁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豆叩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