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三创”人才在基层遍地开花

[ 作者:采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8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四川省发布了《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总体情况、高校人才、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和专家观点五部分系统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四川人才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和当前面临的新态势。该《报告》内容全面、主题鲜明、深入浅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大背景下的基层人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基层党委、政府必须大力实施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广阔平台为支撑,大力回引创业成功人士、在外务工人员、优秀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本土人才在乡兴业,让“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人才在基层遍地开花,为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优化政策服务,激发“敢创业”的热情。政策扶持是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基层党委、政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创业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办证手续,加快行政审批过程,提升职能部门服务效能;要加大财政、金融、税收扶持力度,拓宽政银企合作路径,通过建立回乡创业基金、回乡创业贷款分险基金,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等,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各类产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党校主体班、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远程教育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加强形势政策、种养技术、营销管理和创业指导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调动创业积极性,激发各类人才“敢创业”的热情。

发展创业载体,释放“能创业”的活力。丰富的创业载体为一、二线城市吸引了众多创客,释放基层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同样离不开孵化平台的搭建和创业载体的发展。基层党委、政府要不断拓展视野,持续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要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优惠的政策、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主动引进具有雄厚资本、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科技公司,创新建立星创天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创业孵化平台,吸引自带技术、项目、资金的企业家创业团队,联引重乡情、善团结、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农民工创业团队,回引有想法、敢突破、肯拼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使孵化平台中的创业人才成为当地创新创业的“领头羊”,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大程度释放创业者“能创业”的活力。

助力脱贫攻坚,深化“创成业”的效果。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容易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形成“等、靠、要”的消极心态,而技术扶持、产业扶持的“造血式”扶贫,却能激发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基层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各类优秀创业人才,牢固树立“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带头建成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流转土地、股权分红等多种方式,促进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要大力支持贫困群众在积累一定资金,掌握一定经营管理技巧后,大胆自主创业兴业,完成从“就业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治贫治穷,增收致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须以创新创业人才为支撑,积极营造敢创业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能创业的平台载体,不断深化创成业的丰硕成果,努力实现创新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南江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