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着眼实现共同富裕,准确把握阶段特征,作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重点在农村,贫困对象要想尽快地、持久地、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要为他们“扶志”和“扶智”。
“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对象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扶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既要送温暖,更要扶志气、还要树信心。树立主动脱贫的信心,增强不等不靠自主脱贫光荣的意识,只有把主动脱贫的“内因”激活起来,贫困农民从过去的等靠要的意识中解放出来,立足自力更生,不畏艰难困苦,不完全依赖别人、依靠别人,才能摆脱贫困。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义务教育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下一代“扶智”问题。面对现有的贫困对象,在他们科学技术知识贫乏的当下,“扶智”就是“授之以渔”,把贫困对象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只有通过技术培训,让贫困对象掌握农技知识和农业技术,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才能让贫困对象真正摆脱贫困,才能实现小康的生活目标。
各部门对贫困对象的帮扶,应针对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文化、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使贫困对象获得生存技能,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为困难群众创造解困致富的条件和环境,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和能力,这才是最根本的、最好的扶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