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神脱贫是打赢攻坚战的关键

[ 作者:木易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2 录入:吴玲香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贫困的父子,平时好吃懒做,别人出去打工,他俩觉得辛苦,呆在家里哪儿都不去,自家几亩地荒了也不管。镇干部多次劝教无果,但又不能看着他们饿着,无奈给父子俩吃了救济粮,于是每个月底父子俩准时出现在镇政府民政助理面前。有次,民政助理有事请假晚到几天,这位懒汉父亲竟然质询民政助理,为什么没有按时给他们发放救济粮?他还嘲笑同村人没有他们聪明,放下好好的“便宜”不占!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某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对口帮扶单位想尽办法“化缘”找资金,准备帮村里硬化三公里的道路,原本就资金有限,帮扶单位为了节约资金,希望村里每户出劳力,没想到一些村民说法让人心寒:“要帮我们就给我们完全弄好,还让我们去干活……”(新华网)

形形色色的人哪里都有。跟上述事例类似的在脱贫过程中的确存在,可以说并不少见,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类事件让基层干部们甚是头疼,但也只能好言苦劝,从正面上教育引导他们正视脱贫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种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基层。但小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较大阻力,甚至出现一些信访问题。

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危害性最大的当数精神层面的,如果一个满身精神贫困的人,主观能动性不强,即使凭借足够实力的东风,享受最好的政策待遇,也难以东山再起。正所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脱贫致富要想早,精神教育少不了。在为贫困户量身打造帮扶措施外,还要让贫困群众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促成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心态的改善。只有足够重视贫困户的精神教育,并且取得实绩,在全国上下形成良好的富有正能量的脱贫氛围,正所谓:自助者天助,相信脱贫致富的光景一定不远矣。

打好脱贫攻坚战,精神脱贫是关键。只有消除致贫的深层次原因——精神贫困,才能更好的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广大干部群众拿出决战决胜的斗志和滴水穿石的韧劲,配合配套的政策措施,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