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2月7日中国青年网)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没变,重农才能固本安民。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史。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大多是农村。我国十三亿人口的吃穿用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近年城镇人口虽然与农村人口持平,吃饭穿衣还是要依赖农业,无农就不稳。库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搞好农业,让全国人民不挨饿、不受冻,有吃有穿才是根本,才是是社会安宁、国家稳定的扎实根基。故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三农"问题,新世纪以来,连续1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无不聚焦三农问题。
全国农民步入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也步入小康,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我国城镇居民大多实现小康或正在步入小康,现在尚未小康的城镇居民要实现小康的难度不是很大,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关键在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故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利用五年时间,打好脱贫攻坚战役,采取各种务实举措,实施各项脱贫工程,撸起袖子实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前的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老乡掉队,实现全民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
实现农村的强、美、富才是真正的小康。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要强是指整个农业这条战线要强大,它是一个行业,一条战线。农村要美,是指地域、范围和环境。我国城镇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和美化,而中国广袤的地域绝大部分是农村,相比之下,农村的净化、绿化和美化欠账多一些,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一些乡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农民要富是指农村的主体对象,它是由亿万个个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群体。我国大多数农民已经脱贫奔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通过脱贫攻坚,已有1500多万实现脱贫,开始步入小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也开始变美了。
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
农业能否强起来的关键是有无腾飞的科技翅膀。农业要本着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农村能否美起来的关键在于是否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饮水要净化、道路要畅通、住宅建设要统一规划、对果树林木、生态植被要倍加珍惜,要实施厕所革命,不排污污染水源、空气和环境。要尽快实现满目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馥郁,道路四通八达、村舍俨然,居住环境洁净,男女老少乡民亲如一家,喜笑颜开,歌声悠扬,故事远播。
农民能否富起来关键在于中央的政策到基层农村是否变态走样,农村的基层干部是否真心实意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创业干事,是否能结合当地实际,找出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实招。过去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此话仍未过时。现在我们说,村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只要有了好的带头人,穷山恶水也会变成青山绿水,昔日出外逃荒也会变得富甲一方。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抓好驻村干部的配备就是“牛鼻子”,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作者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大水井建兴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